觀點投書:請問范雲委員,你怎麼說?

2021-10-20 06:10

? 人氣

民進黨立委范雲主張中研院改名。(柯承惠攝)

民進黨立委范雲主張中研院改名。(柯承惠攝)

民進黨不分區立委范雲於去年3月在立法院質詢時,要求中央研究院更改外文名稱。因為中研院的外文名稱叫做「Academia Sinica」。范雲指出,Sinica的意思是「中國的」。因此,中研院若不改名,會被外國人誤認為是中國大陸的學術機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范雲不愧是美國耶魯大學博士,又曾任中研院助理研究員,所以知道中研院外文名稱是拉丁文,也知道Sinica的意思是「中國的」。

中研院院長廖俊智當時回應指出,中研院的名稱牽涉國家定位和政策,並非中研院單方面能夠改變。但尊重立委的提案,可以開啟討論,研究相關法規。

今年10月4日,廖俊智赴立法院進行業務報告,范雲藉機追問改名事宜。廖俊智表示,中研院已經啟動外文名稱是否更改的討論,目前提出4個名稱選項,正評估優缺點。但是廖俊智強調中研院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把研究做好,何時改名沒有具體時間表。

從廖俊智的回答,可以發現兩個跡象。第一,中研院並不是真的很願意改名,因此廖俊智說中研院現在最重要的工作是把研究做好,何時改名沒有具體時間表。第二,中研院雖然不想改名,但是不敢違抗范雲的要求。因為范雲是立法委員,有權建議刪減中研院的年度預算。

20211004-中研院長廖俊智4日至立院備詢。(柯承惠攝)
中研院長廖俊智4日至立院備詢,表示中研院最重要的工作是把研究做好,對於改名之議沒有時間表。(柯承惠攝)

范雲要求中研院改名,想必是順應台灣目前「仇中反中」、「去中國化」的狂潮。對這些「仇中」人士而言,任何事情只要與「中國」有牽扯,就務必要除之而後快。例如修改歷史課綱,將中國史改列入東南亞史之中;將中華民國護照以及華航外文裡的China極小化。

可惜的是,這些「仇中」人士無法更改自己的「中國姓氏」,也無法改變大家慣用的「中國文字」。只好在一些細微末節上大做文章,自我滿足一下「去中國化」的快感。

中研院成立於1927年,迄今將近百年。名稱自始就是Academia Sinica,而且學術地位深受國際肯定,享有極高的國際知名度,也從來沒有人把中研院誤認為中國大陸的學術機構。范雲自作聰明,要求中研院改名,有沒有想過倘若中研院貿然改名,很可能畫虎不成反類犬,反而會讓國際人士產生質疑或困惑,甚至以為中研院被解散了呢?

既然范雲懂拉丁文,想必知道教廷目前設在台北的大使館正式名稱也用拉丁文,叫做「Nuntiatura Apostolica in Sinis」。意思是「教廷駐中國大使館」。對「中國」兩字極為敏感並且排斥的范委員,看到教廷大使館名叫「駐中國大使館」,會不會感到芒刺在背,寢食難安呢?

請問范委員,為了「去中國化」,要不要同時建議教廷將名稱改為「教廷駐台灣大使館」呢?萬一教廷堅持不肯改名,范委員要不要將教廷大使館「驅逐」至北京呢?

*作者為退休外交人員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