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兆光專文:怎樣評價岡田英弘《日本史的誕生》?

2021-10-31 07:10

? 人氣

這就是他要說的「日本史的誕生」。中國學界因為「新清史」的緣故(特別是他是歐立德的老師之一),對岡田英弘有不少非議,因而連帶地對他宣稱「蒙古時代是世界史的開端」等觀念,也相當不滿或不屑,覺得他有什麼陰謀或圖謀。其實,如果看到他對日本自身歷史的敘述,就可以知道他的歷史觀只不過是3句話:第1,要把日本、中國的歷史重新放在全球或更大區域中審視;第2,要改變現代國境對古代歷史的切割;第3,要把歐洲中心的世界史,移動並放到以中歐亞為中心的背景中去。正如他自己所說,「如果想要書寫一個日本在適當位置的世界史,那麼,要超越日本的國史、韓半島的國史、中國的國史這種結構,只能從歐亞大陸與日本共通的視點出發來撰寫」(20頁)。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當然,為了強化他的立場,有時候他對中國文獻的解釋,就過於大膽和過於想像。他對漢文文獻的解讀遠不是那麼嚴謹。比如他說,《三國志‧倭人傳》最重要的意味是,「對於三世紀的中國來說,日本列島意味著什麼,這才是根本的問題」。下面筆鋒一轉,岡田談到對所謂「歷史」,日本的「私小說式」的認識,和中國史書完全不同,他舉《明史‧日本傳》有關織田信長與豐臣秀吉的故事為例,認為歷史學家們把《三國志‧倭人傳》當作毫無疑義的歷史記錄,從而爭論「邪馬台究竟在哪裡」這樣的問題,其實是有疑問的。

到此為止好像還是對史料的質疑,還有點兒道理,但下面的推論就不免走過頭。

他判斷《倭國傳》的基礎資料來自240年梯雋與247年張政兩次出使日本回來後的報告,可是,由於前者是帶方太守弓遵的系統,而後者是帶方太守王頎的系統,兩個人對倭國的事情進行了完全不同的描述,但由於《三國志》的作者陳壽綜合雜糅了這2次報告的內容,於是導致這篇《倭人傳》內容有疑問。這就有點兒大膽的猜測了。

因此他斷定,《倭人傳》最重要的意義,不是它記載的情況是否真實準確,而是證明瞭「早期日本人,從紀元前2世紀末尾,進入中國的支配下,差不多有400年以上的時間裡,漢語作為公用語言,並在中國皇帝的保護下和平生活。從紀元4世紀開頭,中國進入大變動時期,由於皇權失落,日本才走上政治獨立和統一國家之路,從此形成獨立的日本文化」。

這個跳躍有些過大,梯、張2人是否有過報告,陳壽《三國志‧倭人傳》是否是綜合了這2份報告,至今還無法證明。至於他進一步認為,日本早期建國者是「華僑子孫」,並在第一章的結論中斬釘截鐵地斷定,「一言以蔽之,日本的建國者是華僑,日本人在文化上是華僑的子孫,這一點亞洲任何國家都是這樣,不必對此大驚小怪」,似乎更是主觀臆斷。

讀他這本書,確實感到岡田論述有很多想像之詞,比如講到日本使臣到中國,「旅行的經費全部由中國方面負擔,進入洛陽,在入城之際,中國兵前後護衛,打著』倭人朝貢﹄的旗幟,樂隊也熱鬧地走在都城大道上,民眾人山人海地圍觀,感受皇帝如何以德懷柔遠人」,這就有點兒像戲說。不過,如果瞭解他的意圖是,瓦解後設的國家歷史觀的侷限性,也許我們通過這些包含錯誤的歷史論述,可以瞭解他強烈和固執的歷史觀念。

所以,怎樣評價岡田英弘,其實還是要平心而論。

20211020-《東京劄記2020》書封(允晨出版)
《東京劄記2020》書封(允晨出版)

*作者為上海復旦大學文史研究院及歷史系特聘資深教授。曾任日本京都大學、東京大學、比利時魯汶大學、台灣大學、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哈佛燕京學社、芝加哥大學客座教授或訪問學者。主要研究領域是東亞及中國的思想、文化與宗教史。著有《增訂本中國禪思想史》、《中國思想史》(兩卷本)、《宅茲中國》、《想像異域》、《何為中國?―疆域、民族、文化與歷史》等。本文選自作者作品《東京劄記2020》(允晨出版)。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