賓士道歉,意味著中國模式輸出到西方,開始侵犯西方社會的基本權利。而在拉美地區,中國模式也在悄悄輸出。世界各國究竟應該如何應對?德語報刊評論版探討了這一話題。
『從不同角度審視境遇、你的視野會更開闊』引發中國怒火
柏林出版的《日報》以「對北京卑躬屈膝」為題,注意到中國政府打壓自由權利的利爪已經拓展到了海外,德國賓士日前多次就引用達賴喇嘛格言向中國道歉一事就是明證。這篇由長年研究中國互聯網的學者班志遠(David Bandurski)撰寫的客席評論寫道:
「如果我們遵尋達賴喇嘛的格言『從不同角度審視境遇、你的視野會更開闊』,從不同角度來審視這起事件,我們又應該如何來看待這句顯然無害的格言所引發的中國怒火呢?首先,這起事件說明,原本只是對內的中國威權政治現在也越發對外了。近年來,中國政府一直在宣傳『網路主權』概念。北京認為,所有主權國家都有權按照其認為的正確方式去管控互聯網。然而,賓士汽車的這起事件,卻是由一條中國網民無法看到的帖子所引起的,這是一個警訊,說明中國政府正越來越成功地對外國政府、企業以及個人進行威嚇。言論自由的空間,在全球范圍內都在因此被縮減。」
「世界各國如何應對中國當局對自由的凌遲?」
作者還認為,賓士在其道歉信中使用了「傷害中國人民感情」這一表達方式,說明這家德國車企接受了中國政府的政治宣傳方式。但是中國政府宣稱「中國人民的感情遭到了傷害」,並不意味著中國民眾的真正心情。
「其三則是關鍵問題:世界上的其他國家,應該如何應對中國當局對自由的凌遲?我們必須明白,我們也是公民、也是消費者。如果我們的基本權利需要捍衛,我們必須要促使我們的政府與企業承擔起相應的責任。中國政府正以越來越強的'自信'面對國際社會,但同時它也必須尊重其他意見,就向其外交政策一直要求別國做的那樣。北京必須減少對一些無關痛癢的事情的過度反應。而當中國政府試圖阻止我們西方人按照我們的價值觀生活、並侵害我們表達我們的價值觀的權利時,我們也應當更加敏感。」
「拉美是否正由美國後院變成中國前院?」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刊登了一篇由德國的拉美問題專家Michi Strausfeld撰寫的客席評論。題為「拉美是否正由美國後院變成中國前院?」的文章指出,許多年來,美國一直是拉美各國的」家長」;而現在,具有戰略思維的中國人正在企圖繼承美國的角色。對於拉美而言,」中國時代」與」美國時代」一樣,也不會是什麼好現象。
作者注意到,即將訪問多個拉美國家的美國國務卿蒂勒森,現在突然許諾要與拉美國家簽訂公平的貿易條約。「這是因為美國想要遏制中國,後者在最近十年正不遠萬裡增進與拉美國家的聯系。中國投資公路、鐵路、港口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參與擴建煉油廠,收購發電站和礦井。現在,中國已經是阿根廷、巴西、智利、秘魯的最主要貿易伙伴,也是厄瓜多爾、委內瑞拉、巴西等國的最大債權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