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蔡總統,只說2050淨零排放是不夠的

2021-10-28 05:30

? 人氣

環保署在台灣政體中相對弱勢,難大刀闊斧對減碳政策進行改革,關鍵反而是在總統與外交部身上。(資料照,盧逸峰攝)

環保署在台灣政體中相對弱勢,難大刀闊斧對減碳政策進行改革,關鍵反而是在總統與外交部身上。(資料照,盧逸峰攝)

美中兩強博弈,正由川普(Donald Trump)的貿易戰轉為拜登(Joe Biden)的氣候戰,而聯合國也將於10月31日至11月12日舉辦COP26氣候峰會(《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 第26次締約國會議),顯示氣候外交即將主導建構一種新的國際格局。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雖然總統蔡英文已於國慶演說宣示台灣以2050淨零排放為目標,但是政府各部門至今規畫不出可信的執行路徑圖,其關鍵在於台灣仍將氣候變遷當作環保議題,缺乏將之升高視為國家發展戰略的宏觀企圖,這個責任不在蔡政府,而在蔡總統。

歐盟已於日前宣布,自2023年開始將對進口產品徵收碳稅,可見以「碳壁壘」建構國際貿易新規則的時代即將來臨。氣候政策不再只是台灣的環境正義課題,而是台灣在新的國際貿易規中如何求存並提高競爭力的難題。台灣在這方面的2大競爭對手,韓國與中國的國家碳戰略以及其領導人的氣候行動,都應該值得我們參考:

韓國文在寅

大約比蔡總統提早1年,文在寅總統在2020年11月出席「2050 碳中和政府戰略會議」時,宣布將建立隸屬於總統府管轄的「碳中和委員會」,研擬全方位的「綠色新政基本法」,隔月便公布「2050 碳中和促進戰略」,並將2030年的中期減量目標由26%提升至40%,提交予聯合國報備。

南韓總統文在寅與紐西蘭總理雅頓通電話(AP)
南韓總統文在寅(見圖)(資料照,美聯社)

中國習近平

台灣對岸的習近平主席,則是在2020年9月出席聯合國大會時,首次提出中國的雙碳目標:

2030年「碳達峰」,2060年「碳中和」。中國主管氣候政策的是國家發展改革委員會,強調實現雙碳目標是國家層面的頂層設計,發改委為中國設計的減碳路徑中,一舉在7個主要城市成立了7個排放權交易所,這個策略顯然是借鏡歐盟的碳交易機制,並且試圖彎道超車,以中國作為世界第一碳排放國的超大量體,同時引入市場機制與金融手段,企圖讓中國的「和平崛起」轉為「綠色崛起」。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錄製影片在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上發言(AP)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見圖)錄製影片在聯合國大會總辯論上發言。(資料照,美聯社)

反觀台灣,主管氣候政策的環保署,目前為2030年的中期減量目標制定了保守的20%。至於達成此目標的方法,環保署在這個月剛剛嘗試提出碳權交易所的想法,就在金管會踢了鐵板,被金管會以碳權不是金融商品打槍。環保署也準備將目前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改名為《氣候變遷因應法》,其中新增兩項比較具體的措施,一是徵收企業碳費,二是產品碳標章。簡言之,還是侷限在企業社會責任的環保思維,以增加成本的方式要求企業配合達成減碳目標,只是以環保署相對弱勢的現實來看,其他強勢部會的配合度如何,參考金管會應該就可以知其大概,畢竟多數企業碰到環保責任,向來是能拖就拖,能免更好。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