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數字並不值得慶祝,3°C雖遠沒有4°C那麼可怕,但對地球仍極其危險。
在IPCC預測下,全球各區域將面臨哪些天災?
非洲
熱急症是環境造成死亡最常見原因,2040年之後,只要全球平均氣溫上升達2°C,非洲地區發生致命熱浪的次數將會更加頻繁,大多數地區降下暴雨的嚴重性增加,導致更常洪水氾濫。整個北非和南非也需要注意更頻繁的野火、乾旱,重創農收與自然生態。
亞洲
亞洲地區的極端降雨、乾旱及河川洪災情況將加劇,整個亞洲地區,特別是南亞,將會面臨更頻繁的致命高溫侵擾。隨著永凍土層融化、南亞季節性暴雨增強,未來喜馬拉雅山的春季洪水恐將來的更早,台灣北部、中國部分地區也可能因此遭受山崩侵襲。
澳洲
由極端高溫與乾燥天氣所引起的森林大火,在紐澳地區只會更常見,而澳洲也將更頻繁出現 35°C 或 40°C 以上高溫,嚴重影響人體健康與農業發展。報告也指出,隨著全球氣候變暖,澳洲東部、南部降水將減少,而中部與東北部地區降水則會增加,甚至引發洪災。
中南美洲
位於南美的「全世界最大雨林」亞馬遜雨林,被認為是南美兩大「乾燥熱點」(drying hotspot )之一,同時也是世界上野火風險最高的地區。在未來 100 年裡,此區的農業與生態系,將會面臨更嚴重乾旱。 2100 年到來之前,中南美洲多數地區都會被高溫長時間籠罩,而安地斯山 (Andes Mountains)上融化的冰川與永凍土層,可能使冰蝕湖潰堤,引發山洪。
歐洲
熱浪成為歐洲人的日常,阿爾卑斯山與斯堪地那維亞半島的冰川將持續融化。即使碳排量減少,科學家也認為,北歐大部分的冰緣將在本世紀末全數消失。歐洲大陸中部、西部河川容易氾濫;由海平面上升與極端降雨共同造成的「複合式洪災」,也會頻繁地重創北歐沿海。地中海地區則被預測會出現更多極端高溫天氣,不利農業發展。
北美
2000 至 2015 年期間,氣候變遷造成美國西部 75%森林暴露在高度易燃的乾旱中,而每年可能發生森林野火的天數也增至 9 天。科學家預測,全球平均溫度若持續攀升超過 2°C,北美的森林大火情形將嚴重惡化。除此之外,北美地區的熱帶氣旋、強風、沙塵暴也會日漸加劇,墨西哥灣與大西洋沿岸也將出現風速更快、降雨更猛烈的暴風雨。
小島國家
對地勢低窪的加勒比海與太平洋島嶼來說,海平面上升將加劇其他氣候災害所帶來的傷害,該地區的基礎設施、生態系統以及淡水資源將受最嚴重影響。IPCC 報告指出, 2100 年時,在某些情境中,所有島嶼的海岸線後將會倒退超過 100 公尺,而加勒比地區則會倒退近 200 公尺。此外,氣溫上升將使小島國家的暴雨次數減少、強度大增,更可能造成「毀滅性」災情。
2億氣候難民的未來
上述提到的氣溫飆升、更多極端天氣事件、家園被淹沒、水和食物短缺、農作減少、生態系統生產力下降和熱帶性低氣壓增強,所有這些因素都會使許多地方不再能安居樂業,人們被迫擠向更適合生存的地區,在逃離脆弱環境時,還會經歷貧困、衝突和暴力等糟糕問題。
世界銀行(World Bank)9月另一份報告便警告稱,除非採取緊急行動,否則到 2050 年,氣候變遷可能會迫使 2 億1600萬人離開家園,非洲將成為受氣候變遷影響最嚴重的地區之一,將有多達8600萬人淪為氣候難民;其他地區因氣候而流離失所的人數則分別是,東亞和太平洋地區4900萬、南亞4000萬、拉丁美洲1700萬、東歐和中亞各有500萬。
報告並強調,即使是在碳排放量降低且地球可持續發展的情況下,全球各地仍可能有 4400 萬人被迫離開家園。狀況確實非常迫切,若要減少未來世界各地人口的大規模流動,我們需要就氣候、移民和經濟發展等方面採取平衡而一致的行動,這些措施加上減少全球溫室氣體排放將能使氣候難民人口的規模減少多達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