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美中貿易戰最激烈的時期,中國幾乎停止了美國液化天然氣的進口。而現在,中國從美國購買的天然氣規模超過以往任何時期。
中國的態度之所以出現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一方面是推動能源價格飆升的全球能源短缺所致,另一方面也是中國通過減少煤炭消耗來降低碳排放舉措的結果。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中國今年出現多年來最嚴重的能源短缺,迫使政府縮減了工廠運營時間,部分城市甚至出現拉閘限電的情況。造成此次能源短缺的因素包括:隨著全球經濟從疫情中復甦,對中國工廠出口產品的需求超出預期;為減少污染,中國減少了煤炭消耗量,增加了天然氣用量;中國部分地區降雨較少,導致水電供應受到影響。
受上述因素影響,液化天然氣價格大幅上漲。10月初,目的地為亞洲的現貨天然氣基準價格達到每百萬英熱單位56美元,是上年同期的10倍以上。行業分析師表示,自那以來,天然氣價格已出現回落,但如果今年出現寒冬,可能會導致氣價再次跳升。
在承諾減少對煤炭的需求並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之際,中國對天然氣的需求量已頗為龐大,而且還在穩步增長。今年中國可能會超過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液化天然氣進口國。2020年,天然氣在中國能源消費總量中的佔比約為8%,高於2009年的3%左右。
本周全球各國領導人齊聚格拉斯哥參加聯合國氣候大會,中國將面臨加快削減溫室氣體排放的壓力。在能源短缺之際,中國尋求確保能源供應穩定,因此兌現逐漸放棄化石燃料的承諾也許與任何其他國家都要艱難。
目前,美國對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激增,這與幾年前中國在貿易戰期間對美國液化天然氣加徵關稅後的情形形成鮮明對比。據美國能源情報署(Energy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簡稱:EIA)最新數據顯示,8月份,美國對中國的液化天然氣出口超過510億立方英尺,是2020年同期的三倍多。EIA數據顯示,美國對華出口在液化天然氣出口總量中的佔比為17%以上,創有記錄以來的單月出口最高水平。中國此前曾承諾,根據與特朗普政府達成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會從美國購買更多能源。
中國的能源短缺折射出全球能源市場吃緊的狀況。隨著歐洲從疫情中復甦,該地區也被迫應對天然氣需求旺盛引發的價格上漲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