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日益受氣候變遷影響,ESG投資因此變得重要。然而,什麼目標可稱得上是永續發展目標和ESG?後疫情時代,稅收、環境、社會與財政永續性,又該如何做,才能促進經濟復甦?
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ADBI)前院長、現任東京慶應義塾大學(Keio University)名譽教授吉野直行,在2021年世界投資者週(World Investor Week)的演講中,針對亞洲在疫情之後如何促進經濟復甦的議題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他在演講中提及了一系列不同的主題,包括如何更公平分配公私基礎建設的稅收,環境、社會、治理(ESG)投資面臨的挑戰,以及如何利用政府債券來維持財政永續性。
公平分配外溢效果帶來利益
吉野直行指出,公私合夥的基礎建設過去一直都會面臨私人投資者與使用者之間的需求衝突,前者希望報酬越高越好,後者則希望費用越低越好。他說,「這就是為什麼許多私人投資(的基礎建設)在亞洲和拉丁美洲會失敗。」
若要解決這個矛盾,關鍵是要更公平地分配外溢效果帶來的利益,以前述例子來說,就是如何讓好的基礎建設帶動一個地區的發展。比如說,如果某個地區修建了一條方便的高速公路,那麼商家就可以在附近開公司、建工廠,甚至開餐館或小商店。農民也會因此受益,因為他們可以利用高速公路從農場跑到城市地區,銷售他們的農產品。
這些商業發展也有助於提高該地區的稅收收入。例如,人們通常不喜歡住得離重要交通建設太遠,所以像高速公路就會吸引人來當地居住,然後帶動當地物業租金的稅收,銷售稅、所得稅和企業稅收也都會跟著水漲船高。
然而在過去,這些外溢效應帶來的稅收收入都歸政府所有,高速公路建設公司只收到使用費,所以私人企業的投資報酬率不夠高。
吉野直行提到一個提高收益的方法,就是將外溢帶來的稅收的50%,付給高速公路建設公司。他說:「這樣他們的收入就夠,可以把使用費降到非常低。」
這項提議在菲律賓引起了熱議,目前八打雁省(Batangas)的南塔加洛格動脈路(STAR)高速公路就採取這種收費機制。亞洲開發銀行研究所2015年的一篇論文發現,所謂的「高速公路效應」還延伸到八打雁省附近的省份。此外,根據吉野直行和共同作者Victor Pontines的說法,「看來,STAR收費高速公路不僅大大影響了營業稅,也影響了物業稅和監理費。」
統一國際溫室氣體排放稅
吉野直行的演講提到,如今世界日益受到氣候變遷的影響,ESG投資變得越來越重要。然而,什麼目標可稱得上是永續發展目標(SDG)和ESG,會是一大挑戰,光是各家信用評等機構和顧問公司對ESG與SDG定義就各不相同。吉野直行說,「這很可能會扭曲最佳投資組合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