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政府頻繁地進行行業監管,可謂是一場由上而下,對於中國企業與政府、人民間關係的重塑運動。習近平提出「促進共同富裕」議題,改變鄧小平以來的發展路線,成功與否,難以預料。
自2020年11月以來,中國不斷推出新的監管規定,迄今已發布超過50項涉及反壟斷、網路及數據安全、教育、金融和社會公平領域的新監管規定,平均每周至少推出1項新的監管行動,頻率遠高於過去幾年,且每有重大監管新規頒布,往往導致金融市場動盪並引發議論。由於中國行業監管涵蓋範圍既深又廣,不禁令人擔心這一波的改革,最終會將中國帶往何處?
市場擔心中概股的VIE架構不保
這一波中國重大監管新規,科技性服務業首當其衝。自2020年11月,螞蟻金服(旗下有支付寶)因金融新規對於融資槓桿的限制衝擊獲利模式,使其香港與上海雙重IPO叫停;2021年4月,阿里巴巴因違反中國《反壟斷法》遭裁罰182億元人民幣;6月,滴滴出行在美國紐約證交所上市後,即被以違反網路安全為由遭到審查。在將科技性服務業繩以新規後,北京政府在7月出手整頓教育培訓業(即補教業),發布《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簡稱《雙減新規》)更是出乎市場意料之外。《雙減新規》除了徹底封死中國補教業的資本運作空間外,更引發市場對於會否限制「協議控制」(Variable Interest Entity, VIE)的集體恐慌。
所謂「協議控制」是指在中國境外註冊上市的公司,透過協議合約的方式控制中國境內公司業務及其收益。VIE機制的盛行,主要是早期中國資本市場較不發達,上市條件極為嚴格且為審批制,以至於2000年後不少中國新創產業、科技業及網際網路(互聯網)公司為求在海外IPO,會先在開曼群島等地註冊離岸公司於美國上市,再透過VIE協議,將在中國境內營運的收入和利潤與境外公司連結,讓境外股東享有在中國境內營運所產生的收益,這樣就可達到避開中國監管機構審查,而在美國上市的目的。
目前中國多數海外上市公司,如阿里巴巴〔BOX1〕、百度、滴滴出行等即是借助VIE架構得以在美上市。倘若VIE連結被阻斷了,投資人購買在美國上市的中國企業股票價值可能在一夕間幾近歸零,也將進一步打擊外來投資。
行業監管目的與範疇不斷擴大
時序來到8月,這回輪到騰訊被迫限制青少年手機遊戲時間,預期騰訊遊戲營收將大幅下滑;同月,中國工業與信息化部印發的《關於加強智能網聯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的意見》,規定智能網聯汽車數據只能在境內存儲等措施,更導致市場憂心美、中兩國的數據存儲矛盾,將影響字節跳動(ByteDance Inc.)和騰訊等公司的海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