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竹縣環保局 與大數據團隊合作
為了不要讓稽查工作出現斷層,新竹縣環保局去年決定和大數據團隊合作,以定期稽查採樣的水質為基礎,將縣內五條主要河川流域的汙染情形、和沿岸工廠業別整理成圖表,以建立新竹縣的水汙染背景資料庫。
打開資料庫網頁,使用者可直接查找新竹縣內每條溪流哪一年曾有多少工廠、養豬廠被裁罰,以及裁罰金額。另外,各河川中不同河段的水質狀況如氨氮、懸浮固體、銅含量及生物需氧量等也都一目瞭然,查詢者也可藉由不同物質的含量判斷汙染排放來源,好比某些河段含銅量高、可能是因上游有電鍍廠;氨氮多則可能是有畜牧業鄰近等。
水汙染地圖 有助掌握河川汙染狀況
事實上,這些水汙染地圖不僅能協助環保局更有效掌握河川汙染狀況,資料公開後也可成為全民監督的重要基石。相較於過去環團僅能靠自己蒐集的資料建立河川汙染資料庫,如今有環保局主動在不揭露公司資訊的狀況下公開河川汙染資料,民眾不僅能藉此更了解住家周遭的河川汙染情形;日後只要一發現河川看起來或聞起來不對勁,舉報的第一時間也能提供稽查者更詳盡的地點及可能汙染類型等資訊,環保局抓到現行犯的機率也就越高。
林行志也說,一般民眾平常可能不知道自家附近的工廠在做什麼、會排什麼樣的廢水;如今有了像這樣的水汙染地圖,一般人也能了解鄰近工廠的型態,以及過去有沒有偷排廢水的記錄等。
或許未來解決環保局轄區廣、人手不足的方式,就是讓民眾也成為監督河川汙染的一份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