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忠謙專欄:當「元宇宙」第一次出現在科幻小說裡,那是什麼樣子?

2021-11-15 06:20

? 人氣

史蒂文森沒有明確指出書中故事的發生時間,但主角的父親曾經參加過二次大戰,由此可知背景或許是一個「平行世界」,或者是離1992年不會太遙遠的21世紀,不過故事的發生地點倒是很明確—美國的洛杉磯。不過由於全球經濟崩潰與產業外移,美國的經濟實力與國際地位已大不如前,所謂「美國」的大部分權力和領土都已經被聯邦政府讓渡給私人企業或者企業化的黑幫,就連國防與維安事務(或者說「這門生意」)也由數個私兵集團與保全公司相互爭奪分割。美國只剩下音樂、電影、軟體、高速披薩外賣四個產業還像個樣子。不過這個世界也有網際網路,能夠連上虛擬空間「元宇宙」。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銀翼殺手》劇照。(維基百科/Fair use)
《銀翼殺手》劇照。(維基百科/Fair use)

《Snow Crash》宣稱當時地球上約有60億到100億人,僅有10億人能買得起電腦,但真的會去買電腦的人僅有其中四分之一,而只有其中四分之一的電腦運送能力足夠強大、可以運行「元宇宙」協議。這意味著僅有6千萬人左右能夠進入「元宇宙」。當然,那個世界也有公用電腦,因此買不起或不想買電腦的人也可利用公用電腦登入「元宇宙」,但因電腦配置較差,透過公用電腦登入者在「元宇宙」的解析度較低、色彩較為貧乏。

這裡的「解析度較低」並不是指使用者的螢幕,而是使用者在「元宇宙」其他用戶眼中「解析度較低」—這種「畫質」也讓只能使用公用電腦登入的用戶飽受歧視。因為登入「元宇宙」並不是靠著電腦與網路線,而是仰賴會讓用戶整個人沈浸在網路世界的頭戴式螢幕與耳機。進入「元宇宙」後,使用者並非靠著瀏覽器瀏覽網路或者使用其他網路服務,而是在「元宇宙」裡操作虛擬「分身」(avatar,這個分身的長相也許跟現實世界一樣、也許完全不同,甚至根本不是一個人)與其他玩家互動,在3D空間裡經營各自的生活。

《駭客任務》劇照。(維基百科/Fair use)
《駭客任務》劇照。(維基百科/Fair use)

史蒂文森筆下的「元宇宙」當然遠不如祖克柏所設想的美好,包括犯罪、歧視、惡性通膨、地皮炒作、法外空間不一而足。更重要的是,史蒂文森沒有用「Metaverse」作為書名,而是使用了在「元宇宙」中對使用者人腦竟會造成實際損傷的電腦病毒「Snow Crash」(這裡的「Snow」指的是顯示器因為病毒損壞造成的「雪花般雜訊」)。在一個擁有「元宇宙」的世界中,如何阻止野心家的陰謀是《Snow Crash》的故事主線,但史蒂文森顯然認為「元宇宙」這個混雜了虛擬技術、擴增實境和網際網路的線上3D平行世界,在種種現實條件之下不可能盡善盡美,更不可能讓所有處在殘酷現實的人們都有機會晉身其中。就算使用公用電腦也能都入,現實世界的貧富與能力差距,依舊掩蓋不了「元宇宙」的歧視,也無法否定犯罪在「元宇宙」中發生的可能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

李忠謙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