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Meta-Rush,我們創造了任意門,但裡面卻沒有人?

2021-11-18 06:00

? 人氣

臉書公司宣布更名為Meta後,「元宇宙」成為熱門話題。而虛擬世界該如何搭建?賦予世界運轉的生命力?將是關鍵下一步。(資料照,取自Meta官網)

臉書公司宣布更名為Meta後,「元宇宙」成為熱門話題。而虛擬世界該如何搭建?賦予世界運轉的生命力?將是關鍵下一步。(資料照,取自Meta官網)

元宇宙其實是一個人云亦云的虛擬掏金熱,可稱之為Meta-rush! 而這個話題的熱度在國際社交媒體巨頭的炒作以及各國一般媒體的跟風下已經夠火紅了,筆者這篇文章反倒想聚焦在如何於此未來的新世界找到具體可執行的方法或模式,初步提供個人一些淺見。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Metaverse is just an empty space, aka wasteland, without lots and lots of creative virtual human! (元宇宙不過是一個空空如也的空間,一片荒蕪,裡頭一個有生命歷的虛擬人也沒有!)

這段話其實是與國外業界的一些朋友討論到此現象時,筆者的發言。意思是說元宇宙是一個空殼的概念,目前所謂的國際大廠幾乎都在看如何搶得平台的生意。反而沒注意到,元宇宙會需要更多具創意且有生命力的虛擬人行走其間,但絕對不是用雲端產生的罐頭機器人,而這也正是有想法的小團隊的最佳切入時機點!

然而製作3D虛擬角色過程中會用到的軟硬體工具,其實已經是一片紅海,國內外投入的業者已不可勝數,諸如Unreal的Metahuman, 或Pixiv(Japan)提供的Vroid Studio,甚至是可以回頭用最傳統的Maya或3DMax慢慢刻出來。再說到製作方的話,那新舊競爭者更是各國遍地皆是,後進者的切入點極是難尋。

但放眼有能力將一個新出道的虛擬人培養成公眾人物(celebrity)的團隊卻是屈指可數。全球望去除了幾家日籍的虛擬網紅經紀公司已各自在其旗下培養出近十數位年收入數十萬美元(單就在Youtube Superchat的打賞論之),其他國家已出道的虛擬人都還在為達成收益化一事上,困苦掙扎。

再則虛擬人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特徵是其在Youtube上的訂閱者極端跨國界,而無國界也正是元宇宙的一個基本特徵,任何新創團隊如果能在自己的作品裡加入更多的跨文化元素,則是一個在全世界嶄露頭角的方式之一。誠摯建議虛擬人的操作團隊須納入新住民的創意,這邊指的新住民不單只是來自東南亞,而是泛指來自非華文文化背景移民或第二代。再則團隊中最好有能寫軟體程式的人,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東西仍須透過以程式的方式執行新的概念,而新住民跟軟體工程師這兩者也正是小國寡民的台灣的既有利基點。

現在全球並未真正形成一個虛擬人的產業聚落,個人以為台灣如果可以在以下的關鍵面向上提供更優質的環境,則可以在跨國企業的巨頭們尚未形成壓倒性優勢之前取得先機,於未來的競爭中仍有機會取得一席之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