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美國和歐洲正在與不斷上升的通貨膨脹角力時,日本展示了如何保持消費者價格幾乎持平。
幾十年來日本的通脹率都保持在極低水平,消費者抗拒支付更高的價格,企業也很少試圖提高價格。公司囤積現金,克制投資,保持勞動力市場頑固僵化,因此勞動者難以輕易跳槽到成長中的企業並獲得加薪。
本文為風傳媒與華爾街日報正式合作授權轉載。欲看更多華爾街日報全文報導,請訂閱特別版華爾街日報VVIP方案,本方案僅風傳媒讀者專屬,以低於原價3折以下之全球最優惠價,即可無限暢讀中英日文全版本之華爾街日報全部內容。
這並不是許多國家想要遵循的秘訣。這種日常消費品價格保持低位是經濟學家所稱的「日本化」現象的一個方面。「日本化」指的是低通脹、低利率和經濟增長緩慢,政策制定者多年來一直試圖擺脫這種局面。
前日本央行政策委員會成員、現供職於野村綜合研究所(Nomura Research Institute)的木內登英(Takahide Kiuchi)說:「面對短期衝擊,日本穩定的管理風格和不改變價格的態度有其有利的一面。」木內登英說:「但另一方面,從長遠來看,則可能會阻礙經濟復甦和產業結構出現有利的變化。」
總體而言,日本10月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僅上升0.1%,剔除波動較大的新鮮食品和能源價格,CPI實際下降了0.7%。與此同時,歐元區10月份同比通脹率則達到4.1%,美國觸及6.2%,創31年新高。
石油、大宗商品和微晶片價格上漲,這些衝擊其他國家的許多通脹因素,日本也未能倖免。但日本公司和消費者的反應有所不同。
很多美國大公司提高價格和利潤,而日本連鎖超市永旺株式會社(Aeon Co., 8267.TO)則承諾在年底前保持部分自有品牌食品價格不變,包括麵粉、蛋黃醬和義大利麵。
永旺發言人說:「消費者對保護自己生活的戒備心理越來越強,不想在日常必需品上花太多錢。」
家居用品和服裝零售商無印良品(Muji)的運營商良品計劃公司(Ryohin Keikaku Co)在7月至11月期間下調了約190種商品的價格,當中包括一款6美元的羽毛枕頭,專門面向疫情期間的居家人群,比之前的價格降低了42%。該公司一位發言人稱,在9月和10月,針織品類別銷售有所上升;這一類別有很多商品降價。
經濟學家表示,日本的老齡化和人口減少可能促使人們保持謹慎,從而造成消費需求的長期不足。
日本央行行長黑田東彥(Haruhiko Kuroda)在10月底稱:「日本出現讓海外經濟體擔憂的通脹率迅速上升的風險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