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劑戰士」死活阿中不負責
至於兩劑高端再混打兩劑美國認可的疫苗,到目前為止完全沒有臨床實驗報告出來就做拍板做這個決策,這更是完全違背科學精神。「四劑戰士」會出現什麼可能副作用?若出嚴重意外怎麼辦?陳時中要不要負責?陳時中說自己沒有辦法負責,只推說混打不同疫苗都會增加可能風險,「民眾還是要自行評估」──真是一推二五六的不沾鍋。
陳時中們屬意的政策改變,不需要科學佐證就可以定奪;至於他們不傾向的政策則 推說需要更多試驗數據來支持。例如,第三劑補充劑是否開放混打?指揮中心先說,混打臨床試驗若有具體重要結果再與大家分享,但目前未考量混打第三劑。這種觀念被批評為不符現在新趨勢──各國第三劑疫苗都是以mRNA為主,不論前兩劑打什麼。這時,陳時中才在批評聲中改口說不否定混打的可能性。
蔡英文政府把自主研發疫苗當做國安策略是正確的,但必須檢討,當初為何國產疫苗起步比外國慢那麼多?是不是因為台灣在疫情早期防疫得當,因此輕忽延宕了疫苗研發時程?而台灣因疫情穩定本土病例少,當初投入疫苗研發時,沒審慎評估如何解決這個問題,只想用擴大二期試驗規模來代看三期,結果不被國際醫學社群接受。這些決策錯誤都沒人負起責任。
本土疫苗急著上路,也是因為向國外訂購的疫苗數量不足,這難道防疫官員只推給國際大藥廠、推給COVAX平台就沒事了?為什麼同樣是小國的新加坡買得到充足疫苗而台灣買不到?這些錯誤沒有人要負責嗎?
第九局還沒開打別想著放煙火
台灣因為國安理由不想在疫苗上依賴中國,所以在向上海復興購買BNT疫苗時多所猶疑。但「復必泰」不是「科興」,是中國代理不是中國生產;只要符合國際商業規範的交易,台灣的權益不至受損。8月底為了搶時效,台灣還不是接受一批標示原本台灣拒絕出現的「復必泰」字樣的疫苗,陳時中當時還以「西裝說」辯解稱:「大家在訂製西裝都會有自己的要求跟期望,但冬天沒衣服穿有棉襖給你,還是要穿」。如果穿這件棉襖既沒凍死,也沒有損及國格尊嚴,陳時中們是不是該坦承當初延宕上海復星的考量評估是錯誤的?如果不犯這些錯誤,台灣就不會經歷近半年的疫苗吃緊。
我們不會天真地以為防疫政策不需要政治考量,但防疫政策的根本還是建基於科學。要用科學說服民眾,用科學說服國際;「西裝棉襖」、「要不然要怎樣」這種耍嘴皮、耍流氓的作風無助於解決問題。
為了合理化高端疫苗,陳時中們忙了大半年,最後還是拿不掉「國際孤兒」這個標記──因為陳時中們用的方法不符合科學原則。不要因為近三個月來台灣疫情已逐漸回穩,防疫指揮大員們又開始老油條、噴口水。抗疫第九局還沒開打,陳時中們不要急著想放煙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