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通過的《台灣旅行法》為美國政府與處於外交孤立狀態的台灣展開高層外交互訪創造了便利,不過有分析人士說,法案只是把台灣變成中美關係的一個談判籌碼。
參議院在2月8日通過了這項法案。眾議院之前已經通過了這部法案。分析人士說,川普總統沒有什麼理由不簽署法案,法案將為華盛頓和台北雙方增加官方訪問提供法律依據。
中國已經就《台灣旅行法》向美國提出了抗議。
分析人士說,這部法案是表達國會的意見,只是建議性的,並不具有約束力,因此華盛頓可以選擇性地加以運用。比如說,川普為了在某個不相干的問題上向中國施壓,可能會派一位部長訪問台北,而如果他想與北京搞好關係,可能會推遲批准這類訪問。
夏威夷檀香山的「東西方中心」(East-West Center)高級研究員饒義(Denny Roy)說:「它主要將是象徵性的,將是美國政府對中國某些政策表達不滿的一個信號。反對它的說法是,這會激怒中國;支持它的說法也是,這會激怒中國。」
國會呼籲加強美台關係
按照參議院網站的信息,這項法案說,「所有級別的」美國官員訪問台灣並會晤台灣對應官員應該成為美國政府的政策,並且應該讓台灣官員在有尊嚴的情況下入境美國並會晤美國官員。法案還鼓勵美台加強軍事等領域的交流。
眾議院成員自從去年以來一直在推動這項法案。法案共同發起人艾德·羅伊斯(Ed Royce)眾議員稱台灣是「美國堅強的朋友和關鍵的伙伴」。
共和黨議員普遍主張加強美台關係。台北政治風險諮詢機構「伊特金斯」(e-intelligence)執行董事吳瑞國(Raymond Wu)認為,共和黨人如今主控了參眾兩院,這讓法案很容易通過。
美國在1979年中斷了與台北的外交關係,轉而與北京建交。從那以後,美國部長級官員對台灣進行過六次訪問。台灣總統過境美國時,華盛頓只允許停留24到48個小時,並禁止其與聯邦官員正式會晤。
美國重視與中國的經濟關係,但仍然堅定支持實行民主體制的台灣。台灣是幾個傾向西方的亞洲政府之一。
《台灣旅行法》沒有硬性要求高層訪問,這給總統留出了斟酌空間。
吳瑞國說:「《台灣旅行法》為雙方政府間的高層訪問提供了法律依據,但是沒有說必須要訪問。舉例說,如果中國和美國關係惡化,那麼這就有可能成為一個選項。」
北京強烈不滿
北京在3月1日對美國表示了抗議,稱這部法案違反了華盛頓認可的「一個中國」政策。
中國一向譴責海外把台灣視為有外交權的主權國家的姿態。
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教授姜家雄(Alex Chiang)說,中共領導層將「確保」法案不會導致美台高層互訪頻繁化,但無法阻止川普總統簽署法案。
他說:「如果有事,需要會晤,可能就會有會晤,但我不認為這將常態化。」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黃奎博(Huang Kwei-bo)說,這部法案不僅將傷害長期緊張的台海兩岸關係,也將傷害中美關係。
北京對台灣總統蔡英文拒絕認同「一個中國」大為不滿,自從她2016年中上任後,北京動用了一系列經濟和外交手段發洩怒火。
黃奎博說:「台灣成為美國行政部門一個談判籌碼並被中國加大外交孤立的機率增加了,而一旦美國行政部門暗示或考慮執行法案,美國和中國之間的互信也會減少。」
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 Stimson Center)東亞項目高級研究員孫韻(Yun Sun)認為,如果台灣邀請美國領導人訪問,中國將對台灣尤其猛烈地發威,而如果美國主動策劃訪問或者熱切接受邀請,中國就會跟美國過招。
她說:「我們知道,中國方面揣測川普喜歡做交易,而且每次都有一個重點。我認為,最大的可能是,他們將會揣測,川普是想要某種回報,或者希望從北京那裡看到某種妥協或讓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