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首相岸田文雄27日在參加陸上自衛隊觀閱式時表示,由於北韓與中國對日本的安全環境構成嚴峻挑戰,因此在制定國家安全保障戰略、防衛大綱時,不排除保有「敵基地攻擊能力」。「敵基地攻擊能力」雖然有牴觸日本憲法第九條的疑慮,然而並不是什麼新概念。只是過去談到「敵基地攻擊能力」多半針對北韓飛彈威脅而起,當岸田宣稱「試圖單方面改變現狀」的中國也是日本保有「敵基地攻擊能力」的原因,便與台灣的安危息息相關。
眾所周知,1947年生效的日本憲法第九條規定了「永遠放棄以國權發動戰爭、武力威脅或武力行使,作為解決國際爭端的手段」,以及「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不承認國家的交戰權」。不過韓戰爆發後國際局勢丕變,由於7萬多名駐日美軍幾乎都被調往朝鮮半島前線,幾年前主導日本憲法走向的美國政府亟欲日本進行「再軍備」,因此1952年日本有了「保安隊」,1954年更有了「自衛隊」,所謂「不保持陸海空軍及其他戰爭力量」已形同具文。
雖然自衛隊宣稱是為了「維持日本的自我防衛能力」,日本政府歷來也宣稱「自衛隊不是軍隊,只擁有自衛所需的必要最小戰力」。但日本的國防預算高居世界前十名、22.6萬人的自衛隊規模、擁有各式全球最先進的各式軍備,這支「自衛隊」怎麼看也比大多數國家的正規軍還要強大。上個世紀90年代的波灣戰爭後,自衛隊開始參加海外維和行動,任務內容不再侷限自我防衛;安倍政府在2016年力推安保法制,更讓自衛隊的集體自衛權解禁;如今中國與北韓在東亞動作頻頻,顯然「攻擊敵基地能力」已成為自衛隊下一個突破的枷鎖。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各國顯然將「日本軍國主義復甦」看作是亞洲和平的一大威脅,美國也才會在日本憲法第九條設下「禁止擁有軍隊」的封印(或者說取得這麼做的正當性)。但隨著中國共產黨擊敗中國國民黨、加上韓戰爆發,東亞完全赤化已迫在眉睫,自衛隊在美國的首肯甚至是要求下成立,日本憲法第九條才用了沒幾年就成為尷尬的存在。當戰力在東亞名列前茅的日本不再是和平的最大威脅,甚至還是美國壓制北韓與中國的最大助力,如何擺脫戰後憲法的軍事封印,反倒成了日本右派心中最重要的維和手段。
然而修憲畢竟茲事體大,安倍晉三執政多年雖然推動了安保法制,但也沒有輕易嘗試改動憲法第九條。即便岸田文雄日前也宣示「勢必會推動修憲」,但要凝聚社會共識終究需要時間,憲法第九條該怎麼修正才好目前也沒有定論。透過「敵基地攻擊能力」等概念擴張自衛隊的動武範圍與條件,頂多藉由釋憲來解決合憲性的問題,也成為日本政府當前所追求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