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情嚴重衝擊全球經濟,氣候危機敲響警鐘,迫使各國政府與企業正視永續發展轉型,提升因應危機的韌性與強健經營體質。國際要求零碳排「潔淨產業鏈」與「碳關稅」已逐漸成為趨勢,尤其歐盟提出「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2023年開始針對高耗能產品收取碳關稅,台灣公司為避免在碳經濟上居於劣勢,必須追上淨零排放、節能減碳的潮流。
瑞典貿易暨投資委員會台北辦事處、芬蘭商務辦事處、丹麥商務辦事處30日共同在台北舉行第三屆「北歐永續能源與環境論壇」,由永續產業最具競爭力的北歐公司向台灣介紹其永續解決方案,希望能夠促成台灣與北歐國家更多的技術交流、共同研究和產業合作。
「我們期盼加強可持續發展領域的國際合作以促進經驗分享」,瑞典駐台代表孔培恩(Bengt G Carlsson)指出,很高興看到台灣支持2050年淨零目標承諾,台北市也在制定一些計劃,將2030年碳減排目標從25%調整為30%,「所有國家和城市都需要在能源和環境方面加緊努力,並利用政治家、產業和社會之間的密切合作,做好淨零路徑評估以達到共同目標。」
根據國際組織Robeco在2021年發布的國家永續發展排名,北歐國家瑞典、芬蘭、丹麥包辦全球排名前三名。在落實永續發展方面,北歐的政府部門與企業領先全球,許多北歐企業提出的永續解決方案,有效協助其他國家促進資源利用、增進生活品質、減少碳排放及環境破壞。
以「無化石燃料的福利國度」與2045年淨零排放為目標的瑞典,目前共有22個產業提出淨零轉型路徑圖,上週號召瑞典在台企業,共同成立「瑞典台灣綠色轉型聯盟」,簽署減少碳排放宣言,盼協助台灣落實2050年的淨零目標。
零碳排政策未來29年內徹底改變生活
除了瑞典駐台代表孔培恩,丹麥駐台代表柏孟德(Bo Mønsted)及芬蘭駐台代表米高(Mikko Karppinen)也蒞臨現場主持開幕,台北市長柯文哲、經濟部次長曾文生及環保署副署長蔡鴻德亦發表致詞。
蔡英文政府今年宣示積極修法,將2050淨零碳排與碳定價作為台灣未來的政策目標。曾文生強調,設法讓未來生活不再有排碳並不容易,綠能減碳相關政策未來29年內將徹底影響所有人的生活與行為,他並向在場企業預告,經濟部未來將會計算每一度水的碳排量,減碳行業需要設想出新的服務方式,
蔡鴻德則表示,台灣已宣示「2030年客運公車全面電動化」目標,並在全台布建空氣品質感測器、水質感測器以及噪音感測元件,未來可望透過將智慧運輸結合污染感測數據製作手機應用程式(APP),供民眾了解台灣哪一條路最乾淨、最適合走。
六家北歐業者分享永續解決方案
「北歐永續能源與環境論壇」今年延續前兩年豐碩的成果,與台北市政府及經濟部投資台灣事務所共同規劃,共邀請六家來自北歐企業的講者,於「綠色運輸」及「水資源及空氣品質管理」進行主體演講及討論。
在「綠色運輸」主題,芬蘭商MaaS Global分享公共運輸行動服務(Mobility as a Service)的發展應用、丹麥商Danfoss介紹台北河岸電汽化的願景,包括渡輪之電能動力系統、充電站等方案。
「水資源及空氣品質管理」主題,瑞典商Camfil分享工業與商業住宅能源效率以及潔淨室內空氣品質方案、瑞典商Atlas Copco分享如何透過節能空壓機減少碳排放、丹麥商Grundfos分享如何以智慧泵浦打造高效節能用水系統、芬蘭商UROS介紹其物聯網監測城市水資源之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