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點投書:你丟掉的垃圾去了哪裡? 關於焚化爐你應該知道的事

2021-12-05 05:30

? 人氣

廢棄物處理機構就像廁所,每個人家裡都有,但是永遠都在最偏僻的角落。平常大家都不喜歡靠近,但是一旦故障了,每個人都吵著要快點修好。圖為木柵焚化爐。(資料照,台北市政府提供)

廢棄物處理機構就像廁所,每個人家裡都有,但是永遠都在最偏僻的角落。平常大家都不喜歡靠近,但是一旦故障了,每個人都吵著要快點修好。圖為木柵焚化爐。(資料照,台北市政府提供)

家鄉高雄的焚化爐宣布停止接收來自外縣市的事業廢棄物, 我們才發現, 這個垃圾問題, 從地方到中央, 從藍色到綠色,一直沒有人在乎。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台灣地區的垃圾處理從露天堆置,掩埋,焚化,到今天再利用和資源化的階段。從焚化爐的建設可以看到台灣垃圾處理政策的搖擺不定。曾經有一段時間,環保署的政策是各縣市要蓋自己的垃圾焚化爐來燃燒自己的家用垃圾。但是有些縣長主打「綠色」環保,自己縣市堅持不蓋焚化爐,或是上一任蓋了後,新任縣長不發許可。或是將上一任的焚化爐說停就停。在我們說話的同時,台東和雲林的焚化爐就是蓋好了一直沒運轉(是不是想到類似核四廠的命運)那家用垃圾怎麼辦?誰在乎。

各縣市的焚化爐,理論上是拿來燒家用垃圾的。但是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及垃圾減量,民國七十年代陸續興建的焚化爐,開始面臨各種問題。早期垃圾分類不完全,什麼東西都往焚化爐丟。最近10幾年回收業興起及垃圾減量,他們又得面臨進廠量不足的問題. 對焚化爐來說,需要累積一定的量才能達到經濟規模,不然就是作白工,再少的話就只能停爐。

20211125-桃園市焚化爐。(顏麟宇攝)
對焚化爐來說,需要累積一定的量才能達到經濟規模,不然就是作白工,再少的話就只能停爐。圖為桃園市焚化爐。(資料照,顏麟宇攝)

2019年年底有一個台東垃圾焚化爐血淋淋的例子,讓我們知道,廢棄物其實好處理,最不好處理的是政治人物的嘴巴和腦袋。1998年台東焚化爐以BOO(新建-營運-產權轉移)的形式交給民間業者經營,當初的條件是每天300噸的保證量。(焚化爐沒有足夠的量,就無法進行有效率的運轉)。2005年,嶄新的焚化爐完工,但是這個時候,經過政府及民間團體大量的提倡資源分類及回收,台東地區的垃圾量已經減少到一天120噸,根本無法達到有效率的焚化效率。縣政府也發現這個保證量的問題,會造成縣政府一年要補助業者一億多的費用,而遲遲不願發給執照。民營業者因此在2009年提出仲裁,2011年法院裁定縣政府以19.6億買下焚化爐,於是這個只有一次試燒的焚化爐又回到公部門的手上,只是這樣一個轉手就花了大家20億。這一段期間,台東的垃圾要穿越台九線,送到屏東和高雄進行掩埋和焚化。費用當然一直往上調整。2019年新上任的縣長又打算重啟焚化爐,不足的垃圾量怎麼辦?縣長大人打算把原先已經掩埋的廢棄挖出來重新送焚化,她說可以充分活化台東的掩埋場空間。只是台東已經是屬與全台人口負成長的重災區,活化後的空間要給誰來用和怎麼使用?縣長沒說,也沒有人在乎。

截止2019年,全台26座營運中的焚化爐,有19座運轉超過15年,進入焚化爐的老年時代。經過多年的摧殘,焚化爐陸續停爐保養,爐體內的耐火材要更換,管線內的廢油,煙囪頂的集塵設施及底渣都要一起清理。焚化爐一停,待焚化的垃圾就全台到處亂竄,最誇張的故事是來自雲林的垃圾要運過半個台灣到台北市焚燒,燒完後再把底渣和集塵灰繞半個台灣再運回雲林處理。 難怪高智商的柯市長會留下「垃圾不分藍綠」的千古名言。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