藻礁與三接之爭,上周環保團體與在野黨提出以台北港做為三接替代方案,經濟部則立即回應,再度指台北港不可行。說「再度」是因為台北港的替代方案不是現在才提出,早在三年前就是環評的焦點,只不過經濟部從頭到尾拒絕,環保署則幫忙解套指台北港不在觀塘開發案的討論範圍,錯過了好好討論的機會。
而當時提出台北港替代方案的是環評委員鄭明修,他並不是像經濟部說的「在紙上畫路線」,而是委託專家做了一份42頁的評估報告。倒是經濟部指台北港不可行的說法變來變去,反倒啟人疑竇。如果台北港替代方案真能省下1300億的建港經費,又能化解爭議,那非常值得經濟部放下本位、認真以對。
台北港替方案要18年?鄭明修:只需要4、5年
依照經濟部提供的資料,2015年9月做三接站址的可行性研究時,就將台北港、台中港、觀塘港納入評選,最後選出觀塘港為主方案,台北港為替代方案。
關於台北港,中油前董事長戴謙在環評會中說,不論是南碼頭區遠期用地、第一貨櫃中心、南碼頭區用地、三期用地、四期用地,都無法滿足大潭電廠新增機組「用氣期程」。而其中以南碼頭遠期用地較可行,但興建時間需要18年。至於觀塘為何入選?唯一的理由是觀塘已填地5公頃,可有效縮短工期。
也就是說,不論在觀塘港或台北港,在工程技術上都可行,觀塘港之所以入選,優勢是不必再填地。但其實觀塘不是只有工業區、還有工業港。台北港的優勢是不必另建新港,但卻沒有被提及。而戴謙所謂的台北港要填地,指的是目前的規劃都不能動。
聽到戴謙說台北港要18年,鄭明修當場回應:「我是說4、5年內很快就可以完成,竟然被改成18年,然後說無法如期供氣,這實在太鬼扯到極點了。這哪來的科技啊,這國家竟然要18年。」
為保存台灣僅存的自然海岸,鄭明修一直在思考可能的替代方案,工程非他專業,於是拜託榕聲工程公司總經理徐順憲做了一份評估報告。這份報告指台北港可能蓋三接站的場址包括:第四期填地工程(N14)、南碼頭區第二貨櫃中心(S08)、第一貨櫃中心(N09)。
評估這三個地點的工程時間,N14需要4~5年,S08、N09約2~3年。其中又以N09最適合,因為這裏已完成填土,加上台北港貨櫃公司營運不如預期,這個方案對解套財務有正面影響。不過如果要用這裏的話,還有合約以及諸多行政程序要解決。
鄭明修另外提到使用台北港的優點是,這裏的地理位置跟海象條件都比觀塘港好很多。尤其腹地大,可興建大儲槽,再鋪設輸氣管路可供應協和電廠用,協和電廠也為了四接工程引發生態爭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