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民進黨與柯文哲結盟,成功在台北市擊敗國民黨,並挾所謂的「外溢效應」,衝擊藍營的全國選情,讓藍天變綠地,進而在2016完全執政。可以說,柯文哲等於是戰功最為彪炳之人。然而曾經的夥伴、戰友,又為何在今日已成寇讎,引爆民進黨內的茶壺風暴呢?
驟然變色的綠柯關係
自柯文哲參加雙城論壇,以及提出「兩岸一家親」、「一個中國不是問題」後,綠柯關係驟然生變。甚至在民進黨執政之後,柯文哲為保自身在中間、年輕選民的支持,針對前瞻、世大運、兩岸、舉債、農業等諸多議題,從蔡英文到陳菊、從段宜康到王世堅,可以說砲火全開、毫不留情。
這自然讓民進黨的政治人物和基層群起反對再度禮讓柯文哲,例如呂秀蓮就說民進黨再禮讓柯就會付出代價,而陳菊亦說柯文哲不能信任,禮讓會有負面外溢效應。也就是說,綠營的壓力,不僅來自基層,也來自許多重量級人物,使得蔡英文、洪耀福的黨中央為是否禮讓柯的決策焦頭爛額,面臨龐大壓力。
為何禮讓柯仍是蔡英文、洪耀福的選項?
如果說柯文哲對民進黨極其不友善,且造成綠營上至高層下至基層的反彈,那為何禮讓柯文哲還會是民進黨中央的選項,而不逕自推派自家人選,貫徹黨的理念價值與路線呢?
從理論面上來看,民進黨中央長期以外溢效應的說法來搪塞基層的反彈,認為如果不禮讓柯文哲,則不僅是台北市,全國許多認同柯文哲的中間和年輕選民將會因此記恨民進黨,從而影響全國選情。
不過從事實面來看,在歷經中央執政不力、以及被柯文哲無役不與地批評後,即使民進黨禮讓柯文哲,也殊難想像柯的中間、年輕鐵票部隊會因此轉而投給民進黨。即是說,在傷害早已造成,在柯的鐵票部隊無論民進黨禮不禮讓柯都不太可能投給綠營的情況下,不禮讓柯的影響就不似民進黨「高層」所說的那般嚴重。更進一步來說,如果民進黨禮讓柯文哲,不僅拿不到中間年輕票,甚至還會因此得罪深綠票。
但很有意思的是,即使禮讓與不禮讓的得失如此明顯,然而民進黨中央卻仍然舉棋不定,不僅在制度上保留徵召的「柯文哲條款」,洪耀福甚至還為柯打臉自家參選人姚文智。其中原因,自然就與蔡英文的連任之路和黨內弱勢共主地位有關。
因為對蔡來說,如果在2018不禮讓柯,導致其落選,素有總統大位野心的柯就相當可能會挑戰2020,嚴重威脅蔡的連任之路。而若在2018禮讓柯,則不僅免於在2020受到危脅,更可讓柯在2024與新潮流和正國會競逐,從而維持在黨內的份量,不至於因卸任而遭受邊緣化。也因此,蔡洪為首的黨中央才會處處對柯文哲退讓,讓柯一面可以肆意藉批評民進黨來維持支持度外,另一方面又可以伸手向民進黨要參選台北市長的門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