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紅綠燈聯盟」政府上周完成磋商,蕭爾茨將於8日接掌總理大位,正式開啟「後梅克爾時代」。總理之外,內閣各部會首長人事也引人關注,其中,外交部長將由綠黨共同主席貝爾伯克擔任,她將成為德國首位女性外長,也是最年輕的外長。綠黨主張「價值外交」,反映在實際政策上是堅持多邊主義、對中俄等威權獨裁政體態度強硬。貝爾伯克日前甚至表示,並不排除抵制北京冬奧。
外交議題重獲關注,貝爾伯克成首位女性外長
由於政治理念的差異,紅綠燈聯盟的協商過程難謂順利。儘管外交政策在選戰期間是邊緣議題,過去數月的東歐情勢(白羅斯移民危機、烏克蘭戰雲密布)卻重新凸顯外交議題對德國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此外,梅克爾主政時期,德國在美中抗衡的格局中採取避險策略,新內閣上任後是否將改變,外界亦相當關注。
二戰之後德國政壇有一傳統,外長職位給予執政聯盟第二大黨。綠黨日前宣布,曾與蕭爾茨(Olaf Scholz)角逐總理大位、主張價值外交的貝爾伯克(Annalena Baerbock),將出任新內閣的外交部長。這是綠黨在15年來首度獲得這個要職(綠黨籍政治人物費舍爾(Joschka Fischer)於1998至2005年間擔任外交部長),貝爾伯克不僅是德國第一位女性外長,年方40歲的她亦是德國史上最年輕的外長。
綠黨籍的外長意味什麼?「外交政策其實是全球的內政政策」
在組閣協商期間,綠黨因為對自民黨(FDP)太過退讓而飽受批評(比如讓出對氣候政策相當關鍵的運輸部長職位),外界懷疑,進入聯邦政府的綠黨究竟有無能力兌現政見?綠黨的核心價值是氣候、環境、永續,但是外交部對此能做什麼?對此質疑,貝爾伯克告訴《德國公共廣播聯盟》(ARD),儘管氣候中和(climate neutrality)是內政目標,但要根本性解決全球暖化,德國及歐盟都必須有相對應的外交政策,換言之,「外交政策其實是全球的內政政策」。
事實上,綠黨在競選期間的政策白皮書中,就已將外交政策定調為以歐盟為基礎框架的「全球合作」,而非單獨基於德國國家利益。在競選期間,貝爾伯克也曾表示,如果成為總理的話,第一個出訪地點將會是歐盟總部所在地布魯塞爾(Brussells)。在《明鏡周刊》(Der Spiegel)上周的專訪中,貝爾伯克重新強調這點,並表示欲重振「威瑪三角」(Weimar Triangle)合作關係,德國、法國、波蘭三國必須深化彼此間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