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秉樞絕非只是靠低級騙術搞那種一次性買賣。再以詹宏志讀書會為例,三月間林秉樞每一週都從台北專程前來參加,「每次來讀書會都安靜聽講,默默離去,讓我留下一種好學而禮貌的印象盛情感人。」詹宏志說道。
另一個例子是,高嘉瑜的前男友馬文鈺,去年有傳聞他自稱是「二十年的新潮流」,這句話傳到高潮流前總召段宜康耳中遭「洗臉」,段宜康不點名地在臉書發文給「這位底迪」稱,公然在會議說自己是「二十年的新潮流」,「聽到這句話,我可就昏了。」段宜康說:「別說二十年,你根本沒當過一分鐘新潮流。」
只是耳聞高嘉瑜前男友在外招搖,段宜康就不留情面要拆穿人家;《鏡周刊》要爆林秉樞毆打高嘉瑜,段宜康卻幫林秉樞打電話向《鏡周刊》瞭解情況。相較之下,顯然林秉樞「做人」高明太多了,段宜康與他認識十年沒懷疑過他;而馬文鈺辯解沒自稱「二十年的新潮流」卻不被段宜康相信。
絕非只是個親綠網軍
很難想像,在這個資訊透明的時代,有人敢吹噓自己是國安幕僚卻不怕被拆穿。總統府事後宣稱一、兩年前就注意到林秉樞的行徑,並對其進行摸底,發現他頂多是王牌大「賤」諜,因此「僅向相關人士提醒切勿受騙」。
這種說詞大概只是事後用來自我圓場。一個同樣「王牌大賤諜」的「小咖」統派年輕人可以被高調指控是共諜,而林秉樞假冒國安人員,卻被認為不會有太大危害。同樣事涉國家安全,後者的解釋說不通。比較合理的猜測是,林秉樞和執政團隊的關係,就像他用心經營的各種人脈關係一樣,有互利互用、也有欺騙,多數共生關係中本來就是兩者交雜。林秉樞利用國安名義在外面招搖撞騙,但同時也對執政者有所回饋──而他做的「貢獻」應該不只是一個親綠網軍發發文章而已。
林秉樞的案例也讓人思考到:臉書這種虛擬世界的「朋友關係」含金量到底有多高?林秉樞用心經營虛擬朋友關係,他會適時、合宜地回應臉友的貼文,讓對方覺得這個沒見過面的臉友是用心、窩心的。而種「虛擬交情」到需要派上用場時拿出來加分,對方也不以為忤。當他把一張在真實世界和名人的合照放上臉書,又增加了那些未曾謀面的臉友對他的信任感。其實民選政治時代,政客們積極爭取和選民握手,又怎麼會忍心拒絕合照?
神鬼交鋒,一堂精彩的政治社會學
有機會像林秉樞般接觸到那些人脈資源的非極少數,但用心像他這樣經營,而且這般大膽運用的人實在不多,這也是他厲害之處。在虛實交織的時代,虛實關係乘數作用擴大、影響力倍增,也造就了台灣版的阿巴內爾(Frank Abagnale, 電影《神鬼交鋒》主人翁)。
不過,林秉樞踢到了鐵板了。這個恐怖情人激起對港湖女神的絕地反擊,從媒體揭露家暴、到前男友接二連三爆料,顯然高嘉瑜已不役於受害者情結,準備好給林秉樞連串致命攻擊。這齣黃金檔大戲也為台灣民眾上了一堂精彩的政治社會學,看到權力、名望、金錢與地位是怎麼交換,看到「關係」是怎麼建構,又如何發揮妙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