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年,中國透過持續提供巨額財務援助,深耕與非洲的關係。然而,隨著外界指控中國設下「債務陷阱」綁住非洲國家的聲浪不斷,加上新冠變種病毒的出現,北京當局似乎正在調整對非洲大陸的經營戰略。英國《衛報》指出,中國正在大幅削減對非洲的財務援助,轉而加強「疫苗外交」的力道。
第8屆「中非合作論壇」11月29至30日在西非國家塞內加爾召開,中國外長王毅親赴當地出席論壇部長級會議,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則以視訊方式參與開幕式。會議中,習近平承諾提供非洲國家10億劑疫苗,協助對抗發跡自非洲南部的Omicron變種病毒,並提供400億美元(約新台幣1.1兆元)財務援助。然而,這筆400億美元的外援資金,與前兩次論壇承諾的600億美元(約新台幣1.6兆元)相比少了200億之多,似乎反映出中國有意地削減對非洲的財政援助。
「中國開始踩煞車,對非洲更加謹慎」
近年來,中國「一帶一路」計畫造成非洲深陷債務危機、中非貿易不平衡,以及中企不尊重勞工權益等問題,促使非洲國家對中國的不滿日益擴大,非洲各國甚至陸續終止與中國的合作。然而,這樣的關係轉變,也明顯地反映在本屆中非論壇上。《衛報》(The Guardian)8日針對本屆中非合作論壇發表專文,分析北京當局在美國重返非洲、新冠疫情肆虐之際,如何調整其在非洲大陸的整體戰略政策。
南非開普敦大學(University of Cape Town)教授洛佩斯(Carlos Lopes)表示,長年以來,西方指控中國透過「債務陷阱」掠奪非洲自然資源,並藉此出口該國廉價商品至非洲。美國北卡羅來納州威克森林大學(Wake Forest University)政治學者本納卜達拉赫(Lina Benabdallah)表示:「歷經20年的巨額國家財政資助,中國開始踩煞車了,並進到對非洲更加謹慎的階段。」而中國的這份「謹慎」,便是在回應西方長期對其的指控。
洛佩斯表示,北京當局對所有的批評及負面觀點相當敏感,並想盡辦法取悅或洗刷外界對其的負面印象。她直言,中國正在嘗試更多軟性、技術導向的方法,謹慎管理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形象與看法。「疫苗外交」顯然是目前中國找到的解方之一。
加強「疫苗外交」,挽回中國形象
自新冠疫情蔓延全球以來,中國積極向各國提供疫苗,試圖扮演「救世主」角色,在各國心中建立「中國具備高度道德感及國際社會責任」的形象。據《衛報》分析指出,中國在提供非洲國家2億劑疫苗後,又再承諾捐贈6億劑疫苗,以及提供4億劑疫苗額度,與當地合作生產。習近平更表示,中國還會再派遣1500名衛生專家,協助非洲度過疫情難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