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3月,克里米亞半島(Crimea)更進行「公投」脫離烏克蘭、加入俄羅斯。烏東武裝叛亂分子在俄羅斯支持下佔領政府建築,分別建立頓內次克人民共和國(Donetsk People's Republic)與盧甘斯克人民共和國(Luhansk People's Republic),烏東地區的控制權從此落於分離主義政府手中。7年來,在烏克蘭東部爆發的戰爭已經造成1萬4000人死亡,估計有140萬人流離失所。
《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分析指出,美國應負責任地假設,俄羅斯很可能再次發動侵略,其威脅並不是虛張聲勢,恐怕真的會發生。至於政策回應該綏靖還是嚇阻(appeasement and deterrence)則取決於兩個因素:第一,美國對俄羅斯目標和決心的判斷,第二,西方能夠承擔多少安全風險。
如果俄羅斯侵略烏克蘭勢不可擋,而且俄方提出的條件不多,基於全面戰爭甚至擴及歐洲其他地區的危險性很高,那麼美方滿足俄羅斯安全要求似乎是合理的。然而現實是,俄羅斯提出的安全要求和希望歐美遵守的「紅線」,使這場外交談判變得困難。
俄羅斯希望北約保證永遠不會允許烏克蘭加入;北約成員國部隊與基礎設施永遠不得駐紮烏克蘭;北約與烏克蘭停止在俄羅斯邊境附近舉行軍事演習。北約則堅稱自身是一個防禦性聯盟,防禦並不會對俄羅斯造成威脅,而且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有權做出自己的決定。
俄羅斯繼續佔領烏克蘭的克里米亞半島,同時要求北約單方面讓步。由此來看,歐美國家並不能保證綏靖、妥協能帶來長期和平,而且俄國很可能再獅子大開口。在西方國家的一致支持下,拜登政府傾向施以嚇阻,他向普京表示,俄烏戰爭一旦爆發,俄方需要承受史無前例經濟制裁的惡果。
北約國家擔憂美俄私下達成共識
9日,拜登與保加利亞、捷克、愛沙尼亞、匈牙利、拉脫維亞、立陶宛、波蘭、羅馬尼亞和斯洛伐克的領導人進行了40分鐘的會談。上述國家與烏克蘭不同,在1991年蘇聯解體後不顧莫斯科反對加入北約,它們擔心美俄會私下談好共識,害怕任何檯面下的權衡都會增加俄羅斯擴張的危險。
愛沙尼亞總理卡拉斯(Kaja Kallas)9日公開表示:「關於北約如何保衛領土或誰可以加入為成員,俄羅斯都不應有任何發言權。最令人擔憂的是,俄羅斯希望將歐洲變成其勢力範圍,這不可接受,而且在道義上站不住腳,必須讓俄羅斯清楚地意識到這一點。」
「若沒有我們參與,那麼討論就不該進行,」立陶宛前外交部長林克維丘斯(Linas Linkevičius)說,「俄羅斯的意圖眾所周知,他們總是試圖搞分裂、挑撥離間、把其他人邊緣化,所以這不是什麼新鮮事……我們必須保持團結和堅持原則的,尤其是當烏克蘭可能遭到侵略時。」
然而,一位來自波羅的海國家的外交官匿名向英國《衛報》(The Guardian)表示,俄羅斯不必撤出烏克蘭邊境的部隊,就獲得與歐美談判的機會,「看起來已經得到了他想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