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2月13日起,展開他任內首次的東南亞之行。布林肯原本預計4天內接連造訪印尼、馬來西亞及泰國,但因訪團成員有人確診,故取消了泰國行程。
今(2021)年7月以來,美國軍政要員頻繁走訪東南亞,這是過去川普執政時期未曾出現的情景。布林肯此行的重頭戲,是12月14日在印尼大學發表的演說,他以印太戰略為主軸,詳細描述拜登政府的東南亞政策,內容可概括為下列三個要點:一是強調美國對東南亞國家的重視,以及這個地區在印太戰略的中心地位;二是凸出中共對區域經濟安全構成的威脅;三是強調經濟合作在印太戰略中扮演的角色。
自從川普於2018年制定《印太戰略框架》,正式提出印太戰略構想後,美國成功促使歐洲國家將注意力轉向東南亞。因此,包括歐盟要角法國、德國,以及英國等歐洲大國,皆先後推出不同版本的印太戰略。但正如泰國朱拉隆功大學「安全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主任蒂提南(Thitinan Pongsudhirak)所說,「東協的噩夢是變得無關緊要,即失去在區域和平及安全行動中的中心地位。」因此,布林肯在演說中特別強調,美國將以「東協中心」(ASEAN centrality)的精神,加強與東協的夥伴關係,擴大東協在印太地區的自主性和發言權。
由於部分東南亞國家是南海爭議領土的聲索國,與中共聲稱的核心利益對撞,故隨時存在爆發軍事衝突的危險。以布林肯此行造訪的馬來西亞為例,馬國政府今年10月曾召見中共大使,抗議包括一艘調查船在內的中共船隻,出現在南海地區東部沙巴(Sabah)及砂拉越(Sarawak)附近的馬國專屬經濟海域,故馬來西亞指責中共的行為違反國際法。
美國雖不是南海主權聲索國,但中共與區域內國家的領土爭議,提供美國「重返東南亞」的機會。布林肯在此行的記者會上說,對於南海議題,雙方都同意必須在國際法下和平解決紛爭,所有主張都必須基於國際法規定,所有聲索國都應享有在專屬經濟海域內開發自然資源的自由、不受脅迫,美國將以《航行及飛越自由》為名,強化與菲星越馬等國的安全合作。
美國並藉區域經濟安全問題,強化「中國威脅論」。布林肯說,北京的「激進」行動令人擔憂,包括將公海視為己有、透過補貼國營企業扭曲開放市場、以拒絕出口或撤銷合約否定他國政策,以及非法捕魚等。布林肯強調,北京在南海的這些行為,威脅每年價值超過3兆美元的商業活動,並關係到全世界數百萬人之生計及福祉,因為若商業不能橫越公海,意謂農民無法運輸產品、工廠無法運送晶片,醫院也無法取得救命藥物。
而中美在這場東南亞權力競實中誰勝誰負?美國智庫「蘭德公司」(RAND)的研究人員,於2018年底和2019年初前往印太地區9個國家,諮詢了逾百位美國及其合作夥伴的政府官員和學者專家後發現,在整個印太地區,中國被認為擁有較大的經濟影響力,美國則在外交和軍事影響力占上風,然而,美國的合作夥伴們普遍更重視經濟發展,而非安全問題。
2021年12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東南亞國家印尼(AP)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今日精選
- 川普發行「迷因幣」引發幣圈不滿:這太糟糕了,我們一直試圖證明自己不是騙子
- 上任僅3天就讓世界超緊張!從電動車、能源到北韓,沒有任何國家或產業想被川普「點到名」
- 「有錢人不勞而獲的財富,正在壓垮普通人!」樂施會警告:全球不平等加劇,頂尖富豪的資產最近一年暴增2兆美元
- 鈴木一朗入選美國棒球名人堂:候選第1年即拿下99.7%選票,亞洲球員進駐古柏鎮第一人
- 就任首日狂簽行政命令,「川普2.0」上路能否雷厲風行?PBS:推翻行政命令有前例
- 風評:川普歸來,台美管道推倒重來?
- 黃偉俐觀點:從歷史地理看美中衝突與台美關係,從無人載具看未來戰爭
- 陳國祥觀點:朝鮮半島「兩韓」體感冷熱不同,海峽兩岸「兩韓」吹不一樣的風!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
本週
2
人贊助,累計贊助金額$
360
劉燕婷觀點:中東AI爭霸戰―沙烏地vs阿聯酋,中美不是局外人
12月15日至19日,第19屆聯合國網路治理論壇(Internet Governance Forum,IG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