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會是教廷的核心,天主教福傳兩千年,因著與各地文化結合的需要,發展出教會體系內的各種機制。如果不就其根本,而只是從外面看,很容易會忽略掉教會內正在面臨的變化,而只看見天主教的社會服務、神父修女的榜樣楷模。
香港對教廷來說是個棘手問題,分裂可以是透出光、愛德滋養的所在,正如同耶穌擘餅分施眾人。然而,分裂也可能往另外一個方向增長,暴力、血腥、仇恨、報復等等。香港正在抉擇的十字路口。
近日,教廷正式授命周守仁接任香港教區主教,外界多評論認為,此是教廷避免在較親港民的夏志誠副主教及較親港共的蔡惠民神父中,採取平衡點,以避免天主教會落人口實。然而,筆者想從另外一個角度解釋,從天主教會本身的機制解釋這樣任命,也同時說明教廷現在對香港問題的態度。
一、什麼是教區神父什麼又是修會神父?
天主教會是以教區作為發展主幹,教區培養修士,進而培育神父,而在神父中的卓越者受委任為主教,與作為「教宗」的羅馬主教共同牧養天主教會。然而,並非世界上所有地方都是傳統基督宗教區域,遠東和非洲對於基督宗教屬於傳教區,既是不熟悉的國度,又缺乏過去福傳的經驗。在交通不便利的年代,前往遠東福傳,就如同流放般,終生再不返回家鄉。這是很不容易的使命。
因此,天主教會內出現有特殊使命的一些人,他們志同道合組成傳教修會,以傳教為終生目的。這樣的修會,例如我們最熟知,現任教宗原屬的耶穌會(the society of Jesus)。傳教修會對於終生奉獻的成員來說就是他們離開自己原生家庭的新家,每個身處修會中的人,都是彼此的家人。傳教修會有自己的終身修士、理家修士,以及為教區服務但仍待在修會內的執事、神父。
傳教修會雖然有一定的財力,也有自主管轄的權力,但在教區事務上仍接受羅馬主教及教區主教的管理。因此,主教掌握最終決定權。而主教這個人的身分,也就特別受到教會整體的關注。
一旦修會神父受命擔任教區主教,就必須離開「家人」,離開所屬修會,改隸屬教區,成為隸屬教區的神父,以至於成為教區主教。此舉是為符合天主教會以教區為發展骨幹的傳統,更是為彰顯主教在不同修會間的超然與公正。教區和修會的職責和權利義務,較少在民眾間說明,因此往往容易會不清楚這兩者間的差異,而混為一談,先有此基礎,更能去分析當前教廷對香港問題的態度。
二、 從香港主教任命看教廷對香港問題的態度
從雨傘運動以來,陳日君樞機主教一直是天主教香港教區中,支持民意與民主派的標竿人物。陳日君樞機主教不只支持香港,也為中國大陸的天主教地下團體發聲,更隻身前往羅馬求見教宗,盼阻止教廷與中國共產黨妥協。陳日君樞機主教原屬鮑思高慈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