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寫「公投」這個舊聞有沒有人看筆者也不知道,筆者不寫李靚蕾vs.王力宏純粹是筆者不懂,可不是覺得那是多沒格調的新聞。
總之12月18日4項公投案結果出爐,結果是原來在民調落後的執政黨「4個不同意」大獲全勝。不過媒體焦點很快被轉到李靚蕾指控王力宏的事件,大家對於國民黨主席朱立倫的道歉和「戰鬥藍」領袖趙少康指控侯友宜興趣也不是太大。但除了藍營大演茶壺內的風暴,綠營也加足力道推竹竹合併,還在國會搞出總預算案逕付二讀的駭人聽聞戲碼,可見公投案對藍綠兩大黨已經造成一定程度的影響,還是值得大家浪費一下時間做個分析。
同意/不同意差距,約等同2020年藍/綠政黨票
4項公投案不但同意票票數非常接近,不同意票也有類似的情況,以同意票為例,同意票占投票權人數比率最高的「公投可綁大選」為19.93%、占比最低的「核四重啟」則是19.19%,兩者僅差0.74個百分點。而4項公投的同意票和不同意票占總投票數的百分比,都沒有差超過1個百分點的。而2020年國會選舉的不分區政黨得票,民進黨和國民黨的差距僅約0.62個百分點,也是不到1個百分點。
這說明什麼,在11月筆者曾寫過一篇〈蔡英文把公投搞成連環船,東風不來怎麼辦?〉,公投結果顯示執政黨這個「把4項公投綁在一起」的連環計是異常的成功,去投票的選民絕絕(連用兩次純粹是加重語氣)大多數不是依著民進黨的呼籲投下4張不同意票、就是按照國民黨的倡議投下4張同意票。這點從前面提供的同意票最高和最低的項目差距的百分比,還有同意票和不同意占總票的百分比、和2020年國會選舉國民黨和民進黨政黨得票比極為接近(都是不到1個百分點)可以看得出來。
〈蔡英文把公投搞成連環船,東風不來怎麼辦?〉一文指執政黨的東風是「中共助選」,雖然公投案宣講中,民進黨確實不斷提起國家隊和中國因素,不過事實上筆者是忽略了*,執政黨的連環計其實早已「內建」東風這個事實。
公投不綁大選,投什麼都很難過
公投前後不少文章都認為「核四重啟」是同意公投一方的破口,但事實上真實發揮影響力、且讓這個影響力必定會出現的,是「公投綁大選」這項。可以說民進黨在2018年九合一選舉暨公投案慘敗之後,痛定思痛,承受著「燒自己祖宗牌位」的指責(畢竟公民投票是民進黨從建黨以來就追求的目標,1997年公投入憲後,民進黨更是用「鳥籠公投」當罪狀,持續指控國民黨反民主)、說著「避免大排長龍狀況重現」那種不是理由的理由,都要禁止讓公投再綁大選,可以說就是要預防12月18日這種在野勢力用公投要執政黨屈服的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