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長期研究中國法律和政治治理的學者在他的新書中得出結論:中國的改革時代已經結束。他擔心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依靠個人集權解決中國面臨的問題,會回到毛澤東時代的專制老路。
《一個時代的結束》(End of an Era)由英國牛津大學出版社出版,作者是紐約福德姆法學院教授明克勝 (Carl Minzner),副標題是「中國專制主義的復興如何損害著它的崛起」。明克勝的研究發現,自1970代末至2000年,由前中國領導人鄧小平倡導的改革時代在中國已告結束。
明克勝在接受美國之音採訪時說:「我認為,改革的特徵是快速的經濟發展、一個對外比較開放的意識形態,和政治上部分地制度化。現在的趨勢意味著其中一些因素正在發生變化,例如經濟增長放緩。但我認為,即使在政治上,自20世紀80年代初以來,治理中國社會或政治的制度規範也已經瓦體。」
他更明確地表示,鄧小平將中國帶出毛時代的數十年改革進程,以經濟迅速增長、意識形態相對開放於外部影響、政治上將遊戲規則部分制度化為特徵,「你看到更多依賴於制度、依賴於法制,頒布規則。即使在黨內,你開始看到集體領導,看到技術官僚專業化的出現,這三件事的結合是我們所認為的改革時代的核心。」
但明斯克說,作為該書的重要發現,今天中國「所有這三件事情,都開始瓦解了。」
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機遇已經錯過
明克勝認為中國改革時代終結的原因是,「沒有在80、90、2000年代初抓住深化政治體制改革的機會」,結果導致了當習近平上台後,面對嚴重腐敗、激烈權鬥的時,他必須回去借助毛澤東專制集權手段來解決現實問題。
「那就是靠把權力集中到一個人手中,塑造最高領導人的民粹主義形象,依靠激烈的政治反腐運動在官僚體制內洗牌,以及更多地使用壓制性措施解決制度內潛在和積聚的問題。」
明克勝表示:這基本上就是回到了毛時代的一些「幾乎是最僵硬的做法,或者是中國在改革時代已經拋棄的做法。」
三峽大壩強勢壓制vs都江堰因勢利導
明克勝在書中用了兩個比喻來形容中國的現狀和應採取的治理方式。
他用中國上世紀90年代修建的三峽大壩比喻中共和中國現狀,「表面看是極強大的專制控制的國家,但內裡存在著一系列裂痕和壓力。」
「今天的中國就像三峽大壩,作為工程技術的壯舉,這個巨大的堡壘看上去強大得令人難以置信。但是在它底下,如果你看看它正在承受的壓力,科學家現在發現了大壩下面出現了易發地震的異常現象。我認為,這是對中國現狀的一個很好的比喻。」
他用兩千年前的都江堰比喻因勢利導的治理方式,「如果你想與三峽大壩形成對比的話,中國確實有這樣的例子,在幾乎同一地區的都江堰,有一種替代灌溉模式,它不依靠混凝土和鋼鐵的大規模建設。」而是把「中國西南部的河水轉移出去,用它來灌溉田地,它沒有使用那種大規模的自上而下的巨大落差障礙。但有時候規模小些則更穩定些。」
未來中國更不穩定更不可測
他表示並不清楚中國今後的發展軌跡,但他說,「我擔心中國可能會倒退而不是前進,也許會重複一些早期的錯誤。」 「也許更不穩定,更不可預測,並可能更少希望。」
明克勝在2003至2006年擔任美國國會暨行政當局中國委員會高級顧問,在2006至2007年間擔任紐約外交關係協會研究員。
日前,紐約的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為他的新書舉行了討論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