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陸強調要達到「共同富裕」的「三次分配」論述,可回溯於厲以寧1994年所提出的理論。初次分配是透過市場實現的收入分配;再分配即是透過政府調節而進行的分配;第三次分配則是基於自願,在習慣與道德影響下的捐贈行為。但中國大陸也強調,三次分配目的在形成中間大、兩頭小的橄欖型分配結構;此外,三次分配並非依時序、而是交錯並行的,例如:志願勞動與初次分配同時發生、捐贈發生於再分配之前而獲得減稅等。因此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相比,「三次分配」的意涵便是以為公無私、樂善好施等社會價值理念為核心,在法律政策的鼓勵和促進之下,並非基於個人利益或公權力強制,而是由看不見的「社會之手」所推動,不同於市場和政府主導的「第三類分配」行為。
當前中國大陸貧富不均問題、分配不公等議題受到廣泛討論,「共同富裕」的政策論述可順勢提供強而有力的正當性基礎,而貧富差距顯見於醫療、教育、住房等面向,被視為這個階段必須攻克的「新三座大山」。對此,中共中央近期已提出多項具爭議且強硬政策改革手段。諸如:社會文化方面,如精神鴉片(手遊)禁令、限娛令、懲處劣跡藝人等,似在加強控管民眾意識形態;經濟面則大力整頓互聯網以及強化網路監管,祭出反壟斷與防止資本無序擴張;金融面則宣布成立北京證交所,企圖解決中小企業籌資困難問題。
隨著中國大陸完成階段性脫貧工作,經濟發展從成長逐步轉為注重平衡及追求可持續性,並以社會公平、自給自足、數據安全等面向為治理重點,藉由解決貧富差距問題,鞏固社會底層民眾對中共政權合法性的支持。可發現其形塑的脈絡便是為受制於平臺壟斷力量的弱勢供應商及服務提供者爭取利益,進而將中共中央定位為「秩序與正義的護持者」,以形塑社會群體對政府的支持。
另一方面,在美中競逐的基調下,經濟實力要能更加直接地轉化為實體國力,中國大陸理想科技企業並非阿里巴巴、騰訊、滴滴打車等互聯網平臺「軟科技」企業,而是積體電路、晶圓、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等「硬科技」企業。是以中國大陸政府在扶持硬科技產業的同時,也有必要抑制軟科技行業巨頭,將研發人才與資金引流至尚待耕耘的硬科技產業體系。至於發展過於迅速的「軟科技」企業,則透過強化控制,使整體產業不會過度放縱、無序發展。
「共同富裕」的「重分配」及「強監管」措施將陸續被推動,同時其發展主力將回頭重視製造業帶動經濟增長的角色。預期製造業方面可得到資本市場大力融資和政策扶持,特別是新興產業硬科技領域,包括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半導體、軍工等將成為產業重心,同時製造升級結合消費升級的趨勢不變。相對的,服務業相關遏制政策則將會持續,包括教育、醫美、電子菸、電商、傳媒、娛樂、遊戲產業等,都從原來「無監管」變成「加強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