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匯率移除了「彭淮南抵抗線」頑強魔咒,在楊金龍新政下,究竟會否就此市場化走上持續升值之路?抑或依舊緊抓「廉價新台幣」政策,固守1998年二月以來「祇讓貶不給升」的窠臼金湯城池?正引起國內外經濟金融界大關注。
「彭淮南防線」的終結
中央銀行新任總裁楊金龍2018年3月14日首度赴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進行業務報告公開表示:新台幣匯率「由市場決定」,過去沒有「彭淮南防線」,未來也沒有「楊金龍防線」,任內將秉持「順勢而為、力求穩定」為基本原則的匯率政策;另外也強調,目前臺灣物價穩定,惟有內需強勁導致物價上漲,促使通貨膨脹率超過了2%,表示經濟過熱,利率才有必要調整,以利率等緊縮性措施把市場過剩資金吸收回來,但是,倘若是能源價格等供給面因素造成的物價上漲,採用貨幣緊縮政策,反而對整體經濟更不好;臺灣暫時毋庸訂定通貨膨脹目標。
楊金龍也重申「柳樹理論」,在新台幣匯率波動大時,倘若硬要強力扭轉趨勢,必定吃力不討好,因此中央銀行採取彈性的管理浮動匯率政策;同時也強調,美國總統川普上台後,政策難以預測,很容易造成市場恐慌、匯率波動加劇,所以提醒企業要強化避險操作,做好風險準備,並提高產品競爭力,以降低新台幣匯率波動的影響,這讓整個經濟金融市場解讀為:未來新台幣還有相當升值空間。
新台幣有相當升值空間
市場原先預期,楊金龍在短期內可能會「彭規楊隨」,力守29至30元間匯價,但當楊金龍強調沒有防線時,市場就開始測試挑戰29元關卡:新台幣2018年3月14日升至一個半月新高,升值5.7分,收29.2元,近期或可看見28元新水準。
更加重要的是,從基本面看,臺灣目前持有4,352.63億美元的超高額外匯存底,GDP占比逼近80%,早就是全球占比第一高位國家,遠超過IMF協定第22條「結構性失衡」所定義 ±2% 上下限標準範疇,新台幣已是「非要匯率升值不可」的國際貿易貨幣。
其實早在邁入廿一世紀初,美國財政部核心智庫國際經濟研究院,就已提出新台幣應該升值到25-27元比一的價位,惟因世界金融海嘯危機,而放過了馬英九政府八年一馬,使得臺灣成為全球唯一外匯存底GDP占比最高卻可以賴著貨幣不升值的「最牛釘子戶」;到今天,蔡英文政府恐怕再難守得住僵固貨幣政策了。
臺灣悶經濟長期化的元兇禍首
過去70多年經驗中,臺灣一直是個出口導向經濟發展國家,以致慣性以為貨幣貶值,亦即壓低新台幣匯率才能夠提高出口產業競爭力,帶動經濟成長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