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積極因應房價的大幅波動,不僅有助維持金融穩定,也是負起相對應的責任,緩和寬鬆貨幣政策對於經濟生產力與財富分配的負面效應,且需盡早進行政策評估,及時採取行動,避免負面效應擴大。
由於寬鬆貨幣政策是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央行積極因應房價大幅波動,可降低寬鬆貨幣政策的負面影響:威脅金融穩定、導致資源誤置與加劇財富分配不均。
寬鬆貨幣帶來負面影響 威脅金融穩定
促進金融穩定是我國央行的法定職責之一,然而「金融穩定」一詞意義模糊而且指涉廣泛,不易以單一的量化指標代表。因此,金融穩定到底是指什麼?事實上,不管一國央行的目標是否包括金融穩定,重點是必須要有一套明確可觀察的監理指標和落實該目標的政策工具,不然徒有金融穩定的目標,也無從落實。近年國際間金融監理的變革,賦予中央銀行比較完整的事前審慎監理指標和政策工具和事後處理金融危機的應變工具。
有關房市的事前審慎監理指標,除了不動產放款成長率與集中度等指標(逾放比是落後指標,當然不可能作為金融穩定的預警指標),房價的漲跌對金融穩定則更形重要。這是由於許多研究顯示,信用擴張總是伴隨著資產價格持續快速成長,而隨後危機爆發,也導致了信用緊縮和資產價格暴跌;信用與房價的興衰起伏循環合稱為「金融循環」(Financial Cycles)。金融循環的大幅波動會提高系統風險,威脅到金融體系的穩定。
金融循環重要的特性包括:(1)信用與房價所形成的金融循環,其循環的長度和波動幅度均遠超過景氣循環;(2)金融循環的高峰往往與金融危機的爆發時點重合;而且(3)當金融危機涉及房價崩跌時,往往造成更深的衰退以及更漫長的復甦。
如[圖1]顯示,美國的金融循環長度可達約16年,而且有拉長的趨勢,相對上景氣循環長度約為8年。Cheng and Chen(2021)估計台灣房價循環的週期約5.8至6.6年,比工業化國家的房價循環來得短許多,但是仍比台灣景氣循環(約3.5年)長。
根據金融循環的這些特性,有以下幾項政策意涵:(1)由於本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顯著影響房價,央行的貨幣政策是驅動台灣金融循環的重要來源之一,央行因應金融循環的波動,是履行促進金融穩定的法定職責。(2)由於金融循環的週期比景氣循環來得長,金融脆弱性需要一段時間才會顯現出來,央行要維持金融穩定,就需要在房價上漲的預期形成之前就超前部署,以防範金融循環對金融穩定的威脅。(3)由於房價是金融循環的主要組成部分,房價的漲跌對金融穩定極為關鍵。一些看法認為「房價不是央行的重點,央行關注的是金融穩定」,既要穩定金融卻又認為房價漲跌是無關的,顯然自相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