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典蓉專欄:蔡英文之謎

2015-02-07 20:50

? 人氣

雖然在政壇已不算是新面孔,但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仍然維持神祕的風格。(吳逸驊攝)

雖然在政壇已不算是新面孔,但民進黨黨主席蔡英文仍然維持神祕的風格。(吳逸驊攝)

權力的操作是無趣的,在北柯P南賴神稚嫩卻生猛有力的問政風格直逼下,已經嫻熟權力運作的蔡英文逐漸失去新鮮感,但是去年由前國安會祕書長蘇起所寫的《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在筆底波瀾之間,再度隱約出現神祕的蔡英文,這一部分就如當初由她主導的《兩國論》,是從未解密的。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蘇起是少數國際政治專業又兼陸委會主委及國安會祕書長等要職著,要處理牽動美中台三方的兩岸波瀾,蘇起絕對不作第二人想,《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這本書,既有國際政治學的架構,又有對兩岸互動的親身參與及專業觀察,同時又有恰到好處的一點祕辛。

當然,該書最有未來性的祕辛,是蔡英文的角色,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蔡英文在五二0就職前單獨到陸委會拜訪即將卸任主委的蘇起,在晤談近尾聲時,蔡英文突然主動透露:「今後雖不再提兩國論,但仍將繼續執行兩國論。」在蘇起眼中,這是狠辣、刻意欺騙人民的蔡英文。

另一方面,蘇起描述陸委會主委末期處理兩國論危機時「近乎震驚的明白」,蔡英文與張榮豐曾向李登輝提出兩國論發表後可能的影響評估是,美國經過說明後會「諒解與支持」兩國論,而中共官僚體系太龐大,等它反應過來時,兩國論已成定局。這樣的判斷,在蘇起眼中,則是一廂情願的違反「專業」。

所以,蘇起呈現的是雙面蔡英文,一面是昧於國際現實wishful thinking,但另一面則是處心積慮推動兩國論,而且是串連起李登輝及陳水扁時代的「導演」角色,在這個理路下,陳水扁執政時代的兩岸政策大暴走,不再是內部的協調混亂,而是一套早就寫好的兩國論的劇本正在被實踐,這一套劇本中,民進黨政府除了刻意否定一個中國外,也不進行兩岸談判,甚至連民進黨內的兩岸路線爭議,也被視為是刻意的不凝聚黨內共識,才能迴避與大陸的談判。

然而,筆者曾在2000年五二0扁就職後不久出訪時,就聽過當時和扁關係密切的立院院長王金平透露,陳水扁回國將召開國統會,此一新聞一出,立即引發獨派人士反彈,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位國安諮詢委員的說法,「不論扁本來要不要開國統會,現在他是絕對開不成了。」

可以說,蘇起這本書的不完美之處在於,過於低估民進黨內部的政策混亂,而太高估有個高手是兩國論的幕後推手,和此相關的是,20年的兩岸波濤,反映的究竟是政治人物的意志,還是民意的走向,今年的太陽花學運,無疑是對馬政府8年兩岸路線,作了大大的否定,蔡英文雖是某種程度的獲利者,因勢利導自然成為民進黨的黨主席,但她比較像是被波濤推到高峰的政治人物,而不是藝高人膽大的弄潮兒。

作為國家元首,絕對有改變現狀的優勢,問題在於,陳水扁及民進黨是謀定而後動,還是被國內政爭且帶且跑,而將兩岸視為國內政治的延伸戰場,過程不同,結果也有所不同。陳水扁時代最為人詬病最多的也許不是實踐兩國論,而是兩岸政策的搖擺不定,不但重挫台美關係,也嚴重敗壞政府的公信力。

同樣的,馬英九是成在兩岸,敗也在兩岸,蘇起在書中評斷馬政府,一面推動「和」的政策,一面卻始終沒有推動「和」的論述,只談兩岸經濟利益,不談兩岸和解所帶來的政治紅利。蘇起的意涵是,馬政府的兩岸和解政策,套上的其實還是民進黨過去對兩岸政策「威脅極大化」的包裝,最後當然難以為繼。然而,最根本的問題還是,馬政府為何無法輕鬆自如的換一套兩岸論述,也許,持異議者同樣不同意只談經濟利益,他們更憂慮的是,在虛幻的經濟大餅之下,要付出多少政治及人權代價。

總統選戰已緊鑼密鼓,黨內群英紛紛讓位,但在總統職權加身前,蔡英文的兩岸政策空間到底有多大,這是她未來成敗的關鍵因素,可以學習的前例不多,在她之前已有扁馬兩個失敗的例子,難怪蔡英文要繼續當斯芬克斯(Sphinx)。

喜歡這篇文章嗎?

吳典蓉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