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數據分析公司「劍橋分析」被揭露在2014年假借學術研究名義,私自從社群網站龍頭臉書(Facebook)竊取5000萬美國人資料,藉此達到政治宣傳目的,甚至設局製造假新聞來左右選民投票意向,協助川普(Donald Trump)在2016年當選美國總統。這項醜聞惹怒眾多臉書用戶,許多用戶甚至放話要刪除臉書帳號,《紐約時報》介紹簡單7招教臉書用戶保護個資。
審視臉書的應用程式:
為了方便,許多用戶會利用臉書帳號登入第三方網站與應用程式,例如訂房平台「Airbnb」等,但這些網站與應用程式很可能持續取得用戶個資,持續獲取你的個人資訊。《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建議臉書用戶進入「設定」(Settings)頁面後,點擊「應用程式」(Apps)標籤,查看與帳戶連結的應用程式,刪除可疑或不再使用的應用程式。
此外,應用程式的設定頁面還有一個設定「其他人使用的應用程式」(Apps Others Use),看得到你資料的人都能將你的資料帶往他們使用的應用程式,例如生日、政治立場、宗教信仰、學歷、工作等,如果你不希望他們看見這些資訊,可取消勾選你不願分享的項目。
審視臉書的隱私設定:
如果你擔心應用程式可以查看你與臉書朋友的資料,你可以進入臉書「設定」頁面並點擊「隱私」標籤,檢查你的隱私設定,例如你可以設定只有朋友能查看你的貼文,或是只有你能看見自己的朋友名單。
閱讀隱私政策:
當你登入新的應用程式或網站工具,對方通常會要求同意他們的服務條款。請養成閱讀服務條款的習慣,並仔細閱讀隱私政策。
安裝追蹤器攔截器:
當你使用臉書的應用程式,你的瀏覽器可能會被嵌入追蹤器,蒐集你的資料,就算你關掉該應用程式,它也可能繼續獲得你的資訊,例如你到過的地方等。你可以在瀏覽器上安裝附加元件,例如Disconnect與Privacy Badger,以阻止網站嵌入追蹤器。
安裝廣告攔截工具:
有些廣告可能含有蒐集資訊的惡意程式,你可以在電腦或行動裝置安裝「uBlock Origin」這類的廣告攔截軟體,避免個資外洩。
定期清除瀏覽紀錄:
你瀏覽網頁時,網站伺服器儲存在你電腦上的資料稱為「Cookie」,但某些Cookie 可能會追蹤你瀏覽的網站,為您的隱私帶來風險。你可以定期清除瀏覽器的「Cookie」(你瀏覽網頁時,網站伺服器儲存在你電腦上的資料)與「瀏覽紀錄」。
提防陌生網站或應用程式:
面對陌生網站與應用程式,就算你已詳細閱讀隱私政策,還是要提防個資外洩。舉例來說,這次竊取臉書5000萬用戶資料的英國「劍橋分析」(Cambridge Analytica)聲稱「資料作為學術研究之用」,實際上卻用於商業用途。因此,你分享資訊給陌生公司與機構之前,請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