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之前的4大公投到週日的兩場選舉,民進黨都守下來了,贏了面子,卻不是沒有隱憂, 從整個台灣來看執政的民進黨雖然佔有優勢, 但有個不爭的事實, 那就是過去兩次總統大選蔡英文都拿下的北部版圖又丟了!
罷免林昶佐雖然沒有成功, 但是林昶佐最後選擇熱戰對決,票數卻輸的難看, 林與蔡英文和民進黨的關係相當親近, 幾乎是長期配合蔡政府的政策,此次雖然沒有成功拉下林, 卻也代表北部多數民眾已經不吃民進黨政府這一套。
但是罷免沒有成功顯示了在野黨的號召力跟凝聚力都不足, 這也是需要好好檢討跟拿出對策的地方!民進黨政府在北部不得民心, 但是在野黨卻沒有能力利用這點擴大戰果, 問題到底出在哪?
週日的選舉也是四大公投後朝野熱戰的延續, 整個政治格局就是在野黨拿回北部的優勢, 但是中部小輸、南部大輸,如果沒有拿出對策扭轉這樣的劣勢, 就算民進黨從高峰衰退, 恐怕在野黨也無法拿回執政權。
人民的確對蔡政府專權、鴨霸有所不滿, 但卻不一定代表會支持在野黨, 為什麼? 因為人民需要看到在野黨比民進黨更優秀! 如果只想靠著人民對於執政黨的不滿,就能拿回執政權, 恐怕是想得太簡單了。
若只是消極的等待台灣人討厭民進黨就轉而支持在野黨, 這種戰略太過被動和一廂情願,可能只會壓低投票率, 最後比較死忠的基本盤, 在野黨也沒有優勢。
積極重塑【政經戰略】或許會是在野黨逆轉勝的關鍵! 我想多數台灣人民都樂見兩岸關係和緩, 但更在乎台灣能否保有主體性? 不只是堅持中華民國的主權, 而且希望保有台灣高科技產業的優勢, 而不只是依附於中國大陸市場。
台灣需要中國大陸市場, 但是更需要整合國內的產業,規劃出未來的產業戰略方向,創造、強化台灣產業在國際上的競爭力, 在中國大陸科技不斷成長的同時, 台灣也不會被取代而失去競爭力。
如果在野黨能夠規劃出清楚的戰略方向和做法, 取得台灣人民的認同, 讓人民感受到強化國家競爭力的用心和作為,如此就可以擺脫軟弱、媚共的罵名, 民進黨也會失去【台灣價值】護身的戰略優勢, 在野黨要挑戰執政黨的勝算就會大大的提升。
不管是國民黨還是民眾黨, 兩岸方向都跟執政民進黨目前的“對抗態勢”路線不同, 基於中國大陸長期成長的趨勢並沒有改變, 長期對抗對於台灣終究不是聰明的選擇, 時間拉長一定會付出代價!
但是兩岸走向和解,就更需要維持台灣產業、科技的競爭力, 過去民進黨就是專打國民黨對於中共的投降主義, 要擺脫這個臭名,必須讓人民看見強化台灣競爭力的實質戰略、方向和做法在哪裡?
跟中國大陸可以做朋友、兄弟, 但更需要強化自己的實力,如此國際才會尊敬、 人民才會放心!
*作者為金融分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