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美國之音」,我有「中國之聲」!外媒眼裡的中共宣傳喉舌

2018-03-23 16:10

? 人氣

另外,媒體的公信力與其資金來源也有相當的關係,有公營媒體、私營媒體、獨立媒體和喉舌媒體之分。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就拿英國公營廣播機構BBC來說,這是一個由納稅人出資,有英國皇家憲章確保其報導方針的公正和獨立,對內平台沒有廣告收視壓力的媒體。這樣的安排使它的新聞自由空間不容易受到資本侵蝕的同時,也獨立於政府的宣傳渠道,免於淪為任何政黨或政府的喉舌。

 

在外界看來,中國官媒始終沒有解決的問題是:到底是商業媒體,還是公共媒體? 

可以預計的是,新成立的「總台」應該會像以前各自為政時一樣繼續享受作為國務院直屬單位的事業撥款。值得關注的是,「中國之聲」的各大成員還會繼續與商業台一樣大賣廣告贊助嗎?

一個既享受政府撥款,又追逐商業利益,同時還必須效忠政黨的媒體,該如何提高其在海內外的影響力和公信力呢?

中國之聲

海外媒體在報導「中國之聲」——中央廣播電視總台的成立時,也普遍稱之為「巨大宣傳喉舌」。

孔子雕像孔子學院開辦到世界很多國家的大學中,引發對中國影響力的疑慮。

彭博新聞社在報導中,引述2017年皮尤研究中心的一項調查稱,中國過去10年花費幾十億美元推動軟實力,包括在外國大學設立孔子學院等文化中心,結果在日本、德國和義大利等國的民眾絶大多數仍然對中國持負面看法。

英國《衛報》則認為,「中國之聲」讓人聯想美國政府出資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開辦的「美國之音」。

經濟改革開放40週年後的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國家利益體現在全球的各個角落。

外界對中國聲音有實實在在的需求。可惜,海外媒體在希望聽到中國當局的聲音時,往往卻陷入沒有中國聲音的無奈。

觀察人士認為,中國官媒對突發事件和真相的報導,過去一直都缺失,今後恐怕還將如此。「中國之聲」的形成,並不會真正改變中共宣傳部門在敏感問題上一貫的做法。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