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的德國人已經越來越少使用電話了。尤其是年輕人們,幾乎只發文本消息、表情和語音。專家稱,需警惕「拇指社交」的方式的潛在危害。
在德國,無論是街上 、商場裡,還是地鐵上,都能看到低頭看手機的人。他們並不是在打電話,而是用手指飛快地打字。不只是固定電話被人遺忘,在智能手機的諸多功能中,通話功能也已逐漸走向邊緣化。這種現象在17歲以下的年輕人中尤為顯著。調查結果顯示,德國人每天的平均通話時長為8分鐘,而17歲以下人群每日的平均通話時長則幾乎為零。
固定電話使用量僅為2013年一半
據數據網站Tableau的統計數據表明,固定電話已經淡出社交舞台。德國自2003年以來固定電話的使用量逐年下降,2017年德國固定電話使用量為1924萬,幾乎為2003年數量的一半。許多人表示對此十分理解,稱只有在馬上需要得到信息的情況下才會使用通話的方式。這樣看來,德國的社交習慣正在發生巨大的改變。
表情符號易使情感失真
在社交軟體的表情庫中,可以看到各色各樣的表情包。這些表情符號或可愛或炫酷或搞笑,人們把這些表情符號發給對發,借此來表達自己的心情。從第一個笑臉符號問世至今,表情包不斷發展,呈多元化、動態化的趨勢,受到越來越多人的喜愛。然而德國數字媒體教授、媒體消費類主題書籍作者格拉爾德·萊姆克(Gerald Lembke)認為,用文字和圖畫代替語言傳遞情感的效果並不理想,所表達的情緒受阻且有失正常人際溝通的親密感。
專家:依賴文本消息有危害
研究表明,用文本消息交流時產生的誤解遠多於談話中的誤解。此外,在文字信息的交流中,青少年無法學到與人溝通的正常方式,這會使他們失去在工作中與人交談或清楚敘述事情的能力。表情包的出現簡化了交談中觀察對方肢體動作和表情這一步驟。因此,在日常對話中,一些依賴文本消息的人往往無法從語氣判斷對方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