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女權運動者烏爾瓦西.布塔莉雅25日受龍應台文化基金會邀請進行演講,她表示,印度女性現況,摻雜了種族、階級等複雜樣貌,絕非僅是性侵事件頻傳的刻板印象這麼簡單。印度和台灣一樣,某種程度上都面臨後殖民時期的「解殖」對抗,事實上,從聯合國的官方統計顯示,印度性侵發生率比歐美國家低,然而,歐美國家的性侵事件之所以不會成為國際關注焦點,是因為歐美國家對性侵事件後的究責與被害人保護,已經建立相對完善的制度,並不代表性暴力不存在,這部分印度還有很大努力的空間。
布塔莉雅(Urvashi Butalia)投身印度婦女運動超過30年,不僅是國際知名作家、社會企業家,她在1984年創辦印度第一家女性出版社「Kali for Women」,更積極為印度女性議題發聲,鼓勵印度女性書寫。
台灣解殖的對象是日本與中國,印度解殖的對象是英國
布塔莉雅表示,她與龍應台幾年前在波士頓相識,讓她覺得台灣與印度,儘管人口與地理上有很大的不同,但是從歷史發展的角度,存在很多相似性,台灣與印度同樣面臨後殖民時代「解殖」的問題,台灣解殖的對象是日本與中國,印度解殖的對象則是英國,台印二國社會有很多地方,可以相互學習。
布塔莉雅首先以印度近年3個重要的女性啟蒙故事,強調印度並非只是歐美媒體報導,性侵事件頻傳的國度,首先,印度北部一個貧窮省份拉賈斯坦,90年代當地政府為了杜絕女性童婚現象,派遣女性社工到鄉下推動女性扶貧計畫,一名女性社工Bhanwari Devi到了當地後,當地的族長認為她來自鄉下,夫家專門製造盛水用陶土器皿,夥同其他人強姦並殺害她,拉賈斯坦邦法院後來竟然對強姦犯無罪開釋,引發舉國憤怒。
女社工遭姦殺催生《維沙卡準則》小媽媽苦學寫出暢銷書
由於性侵發生地點是鄉下田野間,很多中下階層女性為了生活,都必須要在這樣的環境下工作,印度聯邦最高法院1997年針對該案,做成了《維沙卡準則》判決,明訂10人以上企業必須設立性騷擾處理委員會。這項司法判決影響重大,如今多數印度人都不記得是因為一名出身低下的農村女性遭性侵案所導致。
第二個案例,則是一位來自於印度西孟加拉邦的女性,因為出身窮困家庭,12歲就許配給村裡的族人,13歲的時候就成為小媽媽,因為不堪丈夫虐待,帶著年幼的孩子搭著火車到德里投靠哥哥,並且到一位教授家中當幫傭。教授看她年幼失學,主動把家中藏書借她閱讀,並且鼓勵她把她的故事寫下來。儘管她原本覺得自己的故事平凡無奇,但在雇主鼓勵下,她寫下了一生離奇的境遇,布塔莉雅出版了她的故事,立刻成為暢銷書,成為數以萬計印度女性的榜樣。
第三個故事,則是南印度著名女詩人薩爾瑪(Rajathi Salma),這位出身塔米爾穆斯林家庭的作家,13歲經期開始即跟當地女孩一樣,被禁止上學唸書,後來嫁為人婦,被家庭禁錮了25年。即便如此,仍無法阻止薩爾瑪創作的慾望,她用各種方法寫詩,並把詩作藏起來,避免被丈夫和家人扔掉,她的作品忠實地呈現傳統女性在婚姻體制禁錮下的情慾。後來英國導演朗吉諾托(Kim Longinotto)把她的故事拍成紀錄片。
國族主義高張,父權思想盤據,印度仍有支持女性平權的草根力量
布塔莉雅表示,印度在1992年立法通過,地方議會女性議員保障名額必須達39%,後來一共有高達80萬女性參選,Salma也是其中之一,儘管很多女性參選人背後所代表的仍然是父權為主體的家庭,但這項立法仍有其進步性。
布塔莉雅說:「印度女性的真相到底為何?是進步、停滯還是倒退?其實,並沒有一個簡單的答案,事實上,即便是印度官方部門統計,對於印度女性地位,都有不一樣樣貌,在種族、階級等眾多面貌下,甚至是自相矛盾的,但即便在印度國族主義高張,傳統父權思想仍盤據政治菁英族群下,印度各階層仍有一股支持女性平權的草根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