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灣秀威出版社蔡登山主編告訴我,該社重新出版我爺爺吳景超的兩本著作《社會觀察》與《劫後災黎》。聽聞此訊息,感觸至深,念及爺爺在上世紀40年代的認知和學識仍被當今社會所認同和尊重,身為吳景超的後人對此甚為感慨。我以為凡致學為民、為國者終將不悔。我更為感懷的是,爺爺在國家和民族經歷了大災大難之後,以學人的操守主動為國家和歷史做出了最為真實刻畫和記述,實為珍貴。爺爺所作出的這些記述,雖經世事滄桑的磨礪,至到今天,依然倔強地投射出深邃的刻痕。在我看來,知道了民族和國家真正的過去,也才能珍惜今日的安寧,也才明白未來的通途。要知道加持在貧弱脊背上的戰火犁耕,屠戮劫掠的襲擾,就意味著無數家庭的饑餓哀嚎和滅絕死亡。為此,我代表吳景超的後人們感謝秀威出版社的努力,也感謝中國社科院的呂文浩先生辛勤相助,是您們為讓歷史記憶更為深刻而決定再版我爺爺的著作。
我爺爺是在1915年考入清華,之後赴美留學,先後在明尼蘇達大學、芝加哥大學專攻社會學,並獲得學士、碩士、博士學位。1928回國,先後任南京金陵大學社會學教授兼系主任,清華大學社會學系教授。1935年爺爺到國民政府行政院任職,1947年返回清華大學社會學系任教並擔任清華大學教務長,1952年後執教於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1957年被劃為右派分子,於1968年去世,1980年被平反。爺爺在長期的教學和社會工作中,深入社會,體察民情、考察社情,是中國都市社會學最主要代表人物,也有定義說爺爺是中國都市社會學的創立者。
爺爺所學的核心在於致用,臺灣經濟發展之初,爺爺的學術思想和學術方法就通過他的夥伴在臺灣用於實踐並為臺灣經濟的發展起到了重要助推作用,對此,學術界和官方也是給予了高度認可和鼓勵。
飽學詩書、通曉東西、立於足下,親歷征途、真察社會,是爺爺為學、為用的秘訣,這也是他能夠磨礪出自己真才實學的關鍵。雖然爺爺早已離世,而且是被附加錯誤的政治帽子而不堪於世。但是,幾十年來,不斷有學者自發地去探討吳景超的學術思想,尤其是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适才發覺,中國的很多經濟政策和發展策略與吳景超先生早在上個世紀的三、四十年代就提出的發展策略是不謀而合的。雖然,爺爺許多思想和主張到了現在,還有沒能落實和實現,但是,越來越多學者認為,吳景超的很多學術思想,對於當今社會發展仍然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因此,有必要進一步的挖掘。重新出版吳景超的著作,對於進一步挖掘,研究,以便讓更多的人瞭解吳景超的學術思想是非常重要的。2006年,我的姑姑吳清可和我父親吳清俊就有想重新整理出版爺爺舊作的願望,並在2007年與商務出版局合作,整理出版了爺爺專著《第四種國家的出路》這本書。我的姑姑並為這本書特地撰寫了後記〈回憶我們的父親吳景超〉。今天我真誠地把這篇紀念文章推薦給蔡主編。在我姑姑所寫的這篇後記中,專門提到《劫後災梨》這本書是我奶奶一筆一劃替爺爺抄稿並謄寫出來的。我的奶奶龔業雅,是一位非常有才華的奇女子,所以說《劫後災梨》是我的爺爺奶奶傾力合作出的一部中國遭受戰爭災難後的真實情況記錄。
為向爺爺學習,我最近在認真啃讀這本著作。我知道,抗日戰爭前期爺爺在「好人參政」的影響下從政,在經濟部、戰時生產局參加抗日工作,在戰火中撰寫了《第四種國家出路》一書。抗戰勝利後調任國民政府善後救濟總署顧問。《劫後災黎》這本以日記方式的著作,正是爺爺在盡職履責的情況下,本能的賦加自己義務和責任,用自己的親眼所見,記錄了他在100天,跨越5省,5000里行程中所見到的中國在經歷戰後的局部受到的災難景況。
在《劫後災梨》中,爺爺詳細記錄了其所到的每到一個地方,以及這個地方的災民、官吏受困於災難的真實情況。在爺爺記述的這些情況中,詳細到物資數量、稅賦情況、災荒情形、百姓的困苦、官吏的無奈,以及百姓們沒吃沒穿亟待救助的逃難絕境。更有日寇荼毒和劫掠後極為詳細的情況記述。正是這次視察過程中,爺爺親眼目睹了國破山河後的悲慘景象,看到了悲號無路的百姓困苦,爺爺深切地感受到了日寇對國家和老百姓造成的劫難太過慘痛,實在是令人目不忍視,耳不敢聽,悲憤至極的爺爺奮而用「寇災」一詞,來形容日本鬼子的暴行給中華民族造成的災難和傷害。所以,爺爺的《劫後災黎》,就是日本鬼子劫掠後的災難中國最為真實的寫照,這是國家和民族應該永記的傷痛,更應是每個華人永遠不能忘記的生死劫難。
通過閱讀爺爺所著的《劫後災黎》,我看到了戰火退後,中華大地上滿目瘡痍,牲畜擄盡、良田不存、房屋盡毀、生息全無的悲慘景象,看到了啃草吃土,猶如螻蟻般的災民。正是國家和民族所遭受的災難太深,人民所受的苦難太大,即便聯合國救濟署給予了不少物資的救濟,但是真正能夠分到基層、分到災民手中的資源也只能是寥寥無幾,難解困苦。之所以出現了救濟不夠的情況,並不是人多所致,而是國家和人民經過「寇災」後,基本上是寸草不生、寸縷不存的一無所有的境地了。從而可見,日寇在對中國的野蠻征服和橫暴奴役中,他們不單單是殺人放火,更是對中國經濟生態進行了有目的徹底摧毀,所以說「寇災」之厲,正是在於日寇把中國給劫掠盡了、毀滅透了。我也正是通過對爺爺的《劫後災黎》認真閱讀,才窺探到國家和民族遭受的災痛之深重,也才知道了中華民族曾經遭受到了多麼大的苦厄和浩劫,也才瞭解到中華民族是多麼悲哀,也才明白中華民族是多麼的硬氣,因為,從《劫後災黎》成書算起,時間走到了75年後的今天,中華民族已經可以直起腰來、挺起胸膛來傲視世界了,中華民族再也不會懼怕日本鬼子的威脅和欺壓了,這個民族已經硬邦邦地活起來了。死而復生,這就是我看罷爺爺《劫後災黎》後痛悟到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
我和爺爺、奶奶有過相聚和一起生活的經歷,不過那時,我正值稚歲,滿目中都是陽光明媚、姹紫嫣紅的,自己所親身感受到的只能是爺爺的慈祥和奶奶的溺愛,卻不知其時爺爺正困旋在政治風浪中遭受摔打,想必這時的爺爺一必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幼時的我卻因自己的年幼無知而沒能走進他的精神世界,給他送去撫慰。嗨,這也是我無法彌補的遺憾和自責。好在爺爺後來被給予了政治平反,他的學術思想和著作被人們重新翻找出來。人們不僅要通過他的著作,用以瞭解過去,更想用他的學識為現在、為未來的社會發展尋找到可參考的座標。人們對於爺爺學術和專著的重新認識和研讀,證明了爺爺的學識思想是真的有利於國家和社會發展的。自己才學的確能夠效力於民族復興和興盛所用,我想,若是爺爺天上有知,當是他最大的欣慰。
學以致用,專業於社會,這是爺爺不愚讀、不呆學所在,更是要用所學所能報效社會和國家,這是爺爺的用心和用力所在。爺爺的才學終為時代和民族所重視,2021年,是爺爺誕辰120周年的紀念日,此時,祖國多地、多次舉行了紀念爺爺誕辰座談會。社會各界人士和專家都排除疫情,用網路視頻會議和在爺爺家鄉聚會等多種多樣形式和方法來紀念爺爺,來探討爺爺的思想對現實社會和未來發展所能有的教義。我也多次參加了這樣的會議,我為爺爺的學識直到70多年後還能有助於社會建設和發展深感自豪和驕傲,但是,每當側身這樣的會議,或翻讀網路上各種見解和文章後,我還是有著不小的遺憾,因為,大家可以隨意拆解爺爺的都市社會學的精義,可以復讀出爺爺對社會各層面的分析和判斷,甚至可以恣意探究爺爺學風的精髓,但是,無意中大家都忽略掉了《劫後災黎》。
因為,在我看來《劫後災黎》不單單把災難後的中國最為真實的一面記述給了大家,關鍵的是《劫後災黎》給出了中華民族復興精神暴漲的源泉。不是嗎?常言道:劫後餘生、物極必反、奮發圖強,不就是要在一個被壓迫到物理極致狀態後,必然要做出極大地物理性反彈嗎?所以,我認為爺爺的《劫後災黎》正是用最為真切的國家和民族的悲哀來喚起中華民族的子孫們,從民族曾經經歷過的最為險惡的痛苦故事中,激發出為民族強盛和復興全力奮戰的精神。
《劫後災黎》是爺爺作為民國政府救濟總署的顧問,視察各地災後實情的私人日記,可是爺爺和奶奶對待個人的私人日記,沒有用隱私來避諱,而是書寫成章、抄寫成冊並付梓發行與社會,我想爺爺和奶奶的本意也正是想要讓人們知道,在歷史上,我們曾經多麼苦、多麼餓、多麼難、多麼艱辛,甚至是這個國家和這個民族,曾經是怎樣在地獄門口盤亙,也要讓大家和歷史記住日寇是多麼的兇惡和殘暴,以此激發人們奮發自強的毅力和精神。所以,我說《劫後災黎》雖然單薄,但是它卻是中華民族兒女們應該知道的故事。
100天,5000里,5個省份,我爺爺用一個人的眼睛、耳朵和筆觸把日寇鐵蹄踐踏過後的慘像真實地記述下來了,這是爺爺對中華民族所做的一個紀實性筆錄,在中華民族的歷史文化教育中,這是一個不應該忽略的個人日記和筆錄。我感謝我的爺爺奶奶為民族做了一件他們力所能及的事情,這個事情在我看來不算小,我認為這是中國歷史中不應該漏缺掉的一個細節,因為,歷史不應該太籠統的一筆帶過。
我再次感謝秀威出版社,是您們緊緊抓住中華民族歷史中的補丁,而要把它牢牢粘貼在歷史的記憶中。
我再次感謝呂文浩先生挖掘和傳播吳景超學術思想。
謝謝您們。
*作者吳正朋,吳景超孫女,1962年生,現居廣東珠海,曾從事電子系統軟件開發工作,現已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