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打亂全球供應鏈,尤其是電腦晶片大缺貨,台灣台積電一枝獨秀,讓各國製造業與高科技業吃足了苦頭。昔日晶圓製造龍頭美國痛定思痛,積極重建先進晶片製造能力。21日,英特爾宣布斥資200億美元(新台幣5600億元),將在俄亥俄州打造一座超大型晶圓製造基地。《時代》雜誌22日獨家披露這項計畫的內幕、英特爾的競爭策略、分析師的質疑。
英特爾(Intel)新廠區選定俄亥俄州首府與第一大城哥倫布(Columbus)近郊的新奧巴尼(New Albany),佔地約405公頃,包括至少2座晶圓廠,僱用至少3000人。新廠區今年之內會動工,預定2025年投產。此外,200億美元將是俄亥俄州歷史上最大手筆的民間企業投資案。
打造地表最大規模的矽製造基地
英特爾執行長杰辛格(Pat Gelsinger)對《時代》(TIME)雜誌表示:「我們將打造地表最大規模的矽製造基地。當年我們協助建立矽谷(Silicon Valley),如今我們要建立矽中心地帶(Silicon Heartland)。」杰辛格並表示廠區未來有可能擴張至810公頃、8座晶圓廠。
根據美國半導體協會(SIA)的統計,美國晶片生產的全球市佔率在1990年還有37%,如今只剩12%。一個關鍵因素是成本,與美國相比,在台灣、南韓或新加坡建立晶圓廠,10年下來可以節省30%成本。過去亞洲國家有勞動力低廉、政府補貼等優勢,但今日的晶片製程日益自動化,美國政府也可望掏錢,這些都是「美國生產」的利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