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15日,Knight Frank公司公布了去年第3季「全球住宅房價指數」,扣除通貨膨脹因素後。最多的國家是韓國,高達23.9%。台灣則是增長6.9%,低於全球平均年增率。而這其中最有趣的數字,來自於中國大陸與日本的對比,扣除通膨後,中國大陸年增率2.5%,日本卻高達8.7%,日本高於台灣更遠高於中國大陸。
雖說「全球住宅房價指數」不能直接等同於房價,但這確實是與人們直覺上的刻板印象非常不符。談到大陸,大家想到的是房價年年漲幅不小,然後一直被說有如同90年代日本泡沫化的疑慮,但卻一直沒爆。而談到日本,大家想到的是泡沫經濟爆了之後宛如「萬年不漲」、「一攤死水」的氛圍。
然而,所謂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撇開藍綠意識形態不談,大陸最近五六年經濟成長,確實有太過依賴房地產衝GDP,地方財政也高度仰賴「土地出讓金」,在2016年房市漲不動之際,仍搞出一齣「漲價去庫存」,套用大陸網民的酸語:「連十八線城市都漲兩倍!」。
然而,如此急躁的操作勢必產生惡果,大陸的每年出生人數,從2016因剛放開計畫生育的每年1800萬人,一路降到2021年僅1062萬,預計2022年就會開始人口負成長,這對中國政府來說可是巨大噩耗。為此搞雙減(關中小學補習班),推共同富裕等政策都出來了,希望挽回出生率。在這種情況下,房地產經濟與財政自然得讓位。而房價漲不上去,恆大這種高槓桿的房企自是慘了,對經濟產生更大衝擊,政府也被迫繼續捲入其中。
相反的,日本面對的就是不同情況,由於泡沫經濟破滅造成了數十年衝擊,加上高額的房屋持有稅,日本房地產一直被視為是沒有太大投資價值。然而時間長了,日本政治經濟穩定的特性,也反應了出來。舉例來說,國內有某家銀行,其日本的分行主要做的就是房貸業務,台灣人對日本置產相當有興趣,原本的預期是認為房價大幅漲的可能性有限,但當包租公每年收益率有可能達4~5%,相對穩定。而如今依據「全球住宅房價指數」,連房價都開始上漲,難怪日本信義房屋日前公開表示,他們2021年在台灣賣日本房地產,銷售數字增6成。
當然,Omicron爆發無疑為各國的未來走向帶來不確定性,但透過疫苗與藥物的使用,盡可能讓疫情對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已是全世界除中國大陸以外的各國趨勢,反之中國大陸繼續採嚴防死守,限制境內與境外人口移動的策略,日兩國未來發展孰優孰劣,潛在投資人又可以往哪找機會,是一個非常有意義,值得繼續研究的課題。
*作者為科技業員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