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孝庭專文:集特務、獨裁、民主轉型於一身─複雜的蔣經國

2022-01-30 07:10

? 人氣

蔣經國一生的中外著作汗牛充棟,歌功頌德者有之,批判嘲諷者亦不少。(作者提供)

蔣經國一生的中外著作汗牛充棟,歌功頌德者有之,批判嘲諷者亦不少。(作者提供)

眾所周知,台灣時期蔣經國的政治生涯始於情治、特務、敵後與軍隊政工,國民黨在威權統治時期的國安議題,其內容與威脅來源由領導人定義,而後下達各部門來執行,套句小蔣本人的話,國安工作「要作領袖的耳目,對黨國負革命安全之責。」以今日民主時代的標準來衡量過去這段歷史,兩蔣父子作風被視為「獨裁」,不足為怪;而小蔣受命督導情治工作,其對五○年代台灣「白色恐怖」所應負之政治責任也無從迴避,但若把時光回溯至半個多世紀以前,或許我們更想知道,當時參與其中的蔣經國,其內心的想法究竟為何?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另一方面,小蔣逐步掌控台灣情治系統的經過,似足以反映其權力消長起伏,他雖貴為蔣介石之子,但在權力路上卻遠非一帆風順,免不了遭遇挫折,此一事實充分展現在小蔣初掌軍情業務過程中所面臨的挑戰,以及美國政府對他的強烈猜疑。一言以蔽之,在冷戰時期全球政治格局壁壘分明的態勢下,具有蘇共背景的蔣經國在本質上即很難獲得老美誠心接納,成為同屬「自由陣營」一員之台灣未來理想的領導人。

五○年代起,台北與華府基於反共戰略的利益,建立起堅實的同盟關係。然而,在看似穩固的表象下,雙方為了自身利益而在各方面進行角力,蔣經國與美國中央情報局之間的互動秘辛,體現出台、美關係儘管密切,彼此卻仍依現實權力的原則來運作;以自我利益為考量,從而讓此種「盟邦」關係呈現出另類風貌。六○年代起,當蔣經國逐漸從政治幕後走向台前、為接班做準備之際,他逐步放下見不得光的情報業務,然而從一九七二年以行政院長之姿取代父親、出掌國政,直到一九八八年於總統任內驟然長逝,來台後蔣經國賴以立足的軍事情報、國安與政工三大領域,卻屢屢出現危機,迫使他必須以國家領導人的高度親自涉入,設法管控危機並挽救危局。這些難題不但對其領導統御帶來沉重的壓力,也讓台、美關係蒙上陰影,影響所及,對八○年代國民黨權力基礎與晚年蔣經國的人事布局,更帶來深遠的影響。

冷戰時期,扮演與蘇聯「地下交往」的關鍵角色

蔣經國曾在蘇聯求學與生活長達十二年,不但接受正統的馬列主義教育,還參加過蘇聯共青團,並娶俄國女子為妻。對蔣介石而言,如欲拓展對蘇關係,在他身旁大概沒有人比他自己的兒子更理解蘇聯與俄國人。於是,冷戰時期中華民國政府與蘇聯之間的地下交往,蔣經國毫不意外地扮演了關鍵的角色。國府冒著來自華府可能的不良反應,以及違背數十年來自身意識型態的教條與宣傳,而開展這段大膽的外交冒險與嘗試,其來龍去脈究竟為何?兩蔣父子內心的真實想法是什麼?七○年代蔣經國主政之後,台、蘇關係又呈現何種面貌?這些問題都成了待解之謎。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