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022年,能源安全顯然是民眾最關心的經濟議題之一。輿論聚焦能源,起因為中美貿易戰爆發以來,台商大舉回台投資,加上半導體景氣暢旺、行業全力擴張資本支出,工業用電需求日益增長;另一方面,2017年大潭電廠跳機造成「815大停電」,去年又因為興達發電廠故障發生「513停電」及「517停電」,到了去年底,還有雙北地區30多萬戶因為變電所爆炸,發生「1212停電」。一連串事件後,連鴻海創辦人郭台銘去年底亦對媒體坦率表示:「明(2022)年一定會缺電,大家做了決定就不要抱怨」,更加突顯能源轉型的迫切程度。
於此同時,政府的2025年台灣能源轉型藍圖也面臨考驗:原訂計畫中,2025年再生能源將占全台發電量2成,但因為經濟成長預估值提高、用電量隨之上修,在最新公告中,再生能源占比已經降為15.2%,這是否意味著政府力推的綠能進展「跳票」了呢?當核一、核二與核三廠確定退場、核四重啟案也在去年公投中遭到否決,我們又該如何看待再生能源發展?再生能源能否順利接棒、穩定供應核電除役後的電力?
積極多角化、嘗試各種再生能源商業化機會
「這兩年,無論是台電或再生能源業者,大家都很努力!能源轉型需要長時間耕耘,我們身為再生能源業者,還是要不斷投入」,雲豹能源總經理趙書閔說。自成立以來,雲豹能源幾乎與太陽光電劃上等號,趙書閔解釋,其實再生能源可由多種管道產生,雲豹能源也在積極尋找將各種綠能發電規模化的商業機會,並不僅限於太陽光電而已。
例如,水力發電、地熱發電、生質能源等,都是雲豹能源努力目標;此外,準備許久的風力發電將在今年底開標,魚電共生也已正式開工。趙書閔並預期,經過2021年多方嘗試與轉型,公司今年可望陸續繳出成績單。唯一令公司較為困擾的,則是當前台灣本地的再生能源專才實在不足,在招聘上碰到不少阻礙。
在2020年台電發購電量比例中,再生能源占比約為5.8%,核能發電約12.7%,火力發電約為80.2%。而展望不久後的2025年,當再生能源發電量「分子」雖不變,但整體需求「分母」變大,導致綠能發電占比較低而引發討論,對此趙書閔也有話要說。「新的產業,一定會遇到新的問題,以往沒有處理經驗時,政府單位的態度便更加重要,」趙書閔坦言,目前再生能源業者有心投入發展,但也面臨不少問題,地方政府基準不一,就是個棘手難題。
趙書閔舉太陽光電為例,屋頂型太陽能是發展頗為成熟的經營模式,但地面型主管機關不同,地方政府認定、解釋法規往往有所歧異,成為一大挑戰;此外,學者、環保團體及地方人士經常提出要求,若法規沒有明確支援,「根本沒有業者敢繼續往下做!」趙書閔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