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後中國對台灣策略》專家:習近平可能超越「一國兩制」,美中「大兩岸」決定台海「小兩岸」

2022-02-02 13:00

? 人氣

他表示,北京會以階段性方式處理台灣問題,利用國力消長的優勢推進統一。他說:「如果說中方短期就急於解決台灣問題,甚至不惜跟美方全面性攤牌,甚至影響它國家總體的建設跟發展,我想是言過其實。」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王信賢也說,對於中國來說,「台灣問題」雖然鑲嵌在中國內部所謂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但和外部與美國在貿易戰後的競爭息息相關。

他從「中國的主觀願望」分析,統一時間表會跟以下幾個年份的重大事件是關鍵:2022年台灣「九合一大選」、美國期中選舉、中共二十大;2024年台灣1月和美國11月進行總統大選;2027中國建軍百年;2035是兩個百年中間點;2049則是時間表終點。

王信賢提到,二十大提出的相關舉措會在2024年得到驗證,北京會用這樣的方式持續探索統一台灣的方式,但是目標不會改變。

北京不在乎台灣民意?

北京有自己的時間表,但台灣主流民意卻和北京口中的「心靈契合」越走越遠。台灣政治大學選舉研究中心定期發布台灣人/中國人認同和統獨立場數據,台灣人認同在2005年首度超過「都是」之後,在2020年來到1992年調查以來最高的64.3%,2021也有62.3%,中國人認同到2021只有2.8%,都是的則為31.7%。

同一份調查,台灣人統獨立場到了2021年,維持現狀仍為多數,但偏向獨立的民眾從2018年開始從15.1%攀升到2020及2021超過25%的狀況。

王信賢認為,兩項調查的中間選項都是「避風港」,如果在沒有壓力的情況,數字差距會更大。他也表示,台灣人的「永遠維持現狀」,在北京看來就是「華獨」,同樣不會被接受。

他提到,習近平智囊「全國台灣研究會」會長汪毅夫1月15日發文稱,「國民黨「頑固派」和民進黨「反動派」同質化是危險的,都是阻礙統一的主要敵對力量。王信賢不認為這番話只是代表他個人,而是整個中共體系裡面,認為台灣已經沒有「統一力量」。

張五岳說,北京的對台政策「基本上是失敗的」,其高舉「反獨」、「促統」、「促融」跟台灣主流民意「相去甚遠」,但北京不會因為這樣而改變。

他表示:「誰說北京的對台工作是要以台灣內部為主要的考慮?誰說北京的對台工作要爭取台灣民心?」

張五岳強調,如果這兩邊目標不同,「北京當然願意讓台灣民眾傷心、痛心也不會去改變他的立場和目標。」

他分析,這樣才可以解釋,為何2018以來,北京對香港政策都是「有害國民黨,幫蔡總統加分」,並說:「北京對台政策我們要很清楚,戰略上完全藐視台灣。」

但兩位學者都認為,北京在「戰術」上還是會持續想辦法爭取台灣民心,關注2022年台灣「九合一選舉」和修憲議題,加強青和基層交流,並持續融合發展工作。

台灣該怎麼做?

兩位學者提到,北京公布「台獨頑固份子清單」沒有放入蔡英文或是賴清德,也許還留有轉圜餘地,不需「定性定調」只留下「鬥爭」的選項。

至於台灣方面,張五岳認為,現階段關鍵在「危機管控」、「避免誤判」,如何「親美」但是「穩中」很重要,讓「兩岸格局不發生結構性的變化」。在美中政策都在區隔對方政府和人民時,台灣政府得想辦法持續跟中國民間溝通交流,「對大陸民眾表達適度關懷和善意」,降低雙方敵意」

王信賢則提醒,台灣政府現在自然可以從「抗中親美」得到執政的正當性,但考量台灣整體安全風險,領導人要更加謹慎。他從蔡英文近來針對蔣經國的談話分析,認為她想「更從國家的大局出發做決策」,釋放出「讓大陸和台灣內部可以解讀為不是這麼『獨』的立場」,以爭取更多談判的空間。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作者: 鄒宗翰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