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1月30日發表《技術領域的中美戰略競爭:分析與展望》報告,公開承認中國科技創新仍須仰賴「摸著美國過河」,美國的「脫鉤戰略」嚴重衝擊中國科技產業。雖然拜登政府尚未確定「脫鉤」範圍,但晶片與人工智慧產業幾乎確定不再「掛鉤」,中國的科技尖端產業恐將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也是中國頂級研究機構對美中科技戰的點評:效果確實卓越。
這份報告發表在北京大學的《國際戰略研究簡報》第123期,由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王緝思策劃,北大國際關係學院博士生趙建偉、胡然,北大國際戰略研究院研究助理張誠楊、張亦珂共同撰寫。2017年底以來美中發生貿易摩擦與技術競爭,尤其美方以「中方強制美企技術轉讓,盜竊美方知識產權」等為由,對中國進行壓制,該報告就是針對這場美中科技戰的影響進行分析。
報告指出,中國已成為「有影響力的科技大國」,但「從科技大國到科技強國,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而美國的技術實力依然領先全球。中國從論文質量數量、財力投入、人才數量、專利質量與轉化效率、參與和主導國際標準制定的程度,全部都還落後美國。中國雖然在部分關鍵指標取得革命性突破,中美總體差距不斷縮小,但美國仍保持著全局性和關鍵性優勢。
北大報告認為「信息(資訊)技術」、「人工智能(慧)」、「航空航天(航太)」是當前中美技術競爭的三大代表性領域,具有科技與經貿層面的重要性,直接關係中美在國家安全與戰略層面的互動。如果說先進技術已成為中美競爭與較量的主要舞台,這三個科技領域更是雙方交鋒的重點所在。
資訊技術領域
在「信息(資訊)技術」領域,北大的研究人員認為「集成電路(積體電路)及專用設備」、「信息(資訊)通信設備」、「操作系統及工業軟件(體)」新一代資訊技術產業發展的關鍵基礎,也是中美在該領域的競爭焦點。不過中國僅在5G領域具有一定的專利優勢,其他多半與美國仍有一定差距,人才培養與技術標準話語權也相對落後美國。
此外,中美之間因網路與數據安全的摩擦漸多,這也使得資訊安全議題日益重要。報告承認中國在大部分民用領域的網路與數據安全方面「需要做出更大努力」,但「美國在全球範圍內以網絡與數據安全為由打壓華為等中國企業、渲染中國威脅,使得相關國際合作愈發困難」、「政治化、陣營化趨勢顯露」,中美對網路與數據安全的擔憂及互信缺失「在短期內將難以改善」。
北大的研究人員特別指出,中美「技術脫鈎」對中國資訊技術產業影響巨大,隨著越來越多的中國實體受到美國制裁、華為等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受到美國打壓,全球最訊基礎設施乃至技術發展都出現了「雙軌化」趨勢。受制裁中國企業、機構的日常研發、經營都受到了限制,部分受制裁大學的學生也難以赴美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