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大公衛學院教授詹長權、中研院生醫所兼任研究員何美鄉等專家也陸續討論「與COVID-19共存」的可能性,前副總統陳建仁近日更在臉書呼籲,在有快篩、疫苗、口服藥的背景下,追求「零確診」已經不切實際,應加緊提升完全接種覆蓋率(台灣第一劑覆蓋率81.9%,第二劑74.96%),大家要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
事實上,英國、新加坡、紐西蘭、澳洲等國家已經採行「與病毒共存」的防疫新對策。以澳洲為例,去年12月確診數不到4000人,一個月後激增至13萬人,不久又降至單日約3萬人,顯示Omicron變異病毒的特性為「來得急、去得快」。當各國逐步鬆綁管制之際,相較之下,台灣嚴守邊境的做法,則令人不得不憂心,可能壓垮經濟和社會秩序,影響層面甚鉅。
歐盟、德法等駐台單位最近建議我國,比照新加坡與北美、歐洲、亞洲地區,共同推行「疫苗接種者旅遊通道」,對已完整接種疫苗的旅客可以用PCR檢測取代隔離,但指揮中心不同意。陳時中說,沒計畫的前提下,任意與病毒共存,就變不負責,可能會引發醫療負擔;他強調,任何政策要縝密規劃計算,衡量得失,才能選擇正確的路。如此鎖國的台灣模式,如何與國際接軌?
缺大局觀,指揮官該換了?
陳時中手上麥克風拿久了,應對大場面愈來愈游刃有餘。他日前接受電台專訪,鬆口表態不排斥選台北市長;隔天在行政院記者會上,表示「不如說是表態不選」,改口表示以政務為重,不會有其他思考。究竟他是捨不得離開「阿中直播秀」這個舞台,還是等待徵召參選台北市長?
對於防疫的鬆綁時機,陳時中透露最快元宵節(2月15日)後,入境檢疫將從14天(7+7)減至10日(7+3或5+5),也會先鬆綁商務客來台,並喊出「台灣模式」防疫。矛盾的是,台灣一面喊著與病毒共存,遇到零星確診案,仍採大規模匡列,造成春節時高達2萬人隔離無法與家人圍爐的怪象。
民眾的防疫觀念逐漸轉變,追求「零確診」已不切實際,也有「與病毒共存」的心理準備。與其說開放福島食品是解開纜繩,划向國際社會;台灣的防疫政策才更需要擬定鬆綁策略,邁向後疫情時代的正常化。而中央疫情指揮中心的指揮官,陳時中是否也該功成身退,讓更有大局觀的人選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