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中國對歐盟和英國的出口加起來幾乎是對俄羅斯的10倍。隨著歐洲對中國警惕增加,呼籲對中國實施技術轉讓和投資限制、減少供應鏈對中國的依賴,習近平最不想看到,如果他太公開支持普京,會讓中國因為俄烏戰爭遭受西方經濟制裁。
此外,俄羅斯與中國之間的關係值得推敲。辛格萊頓認為,俄中關係存在明顯侷限,儘管它們長年在聯合國安理會互相配合,一起將上海合作組織擴大為區域集團、舉行多場聯合軍演、達成重大武器交易,但它們之間的合作尚未轉化為更深層次的經濟或社會聯繫。「與西方國家的聯盟相比,俄中的合作看起來是交換利益且機會主義性質的──在上周的峰會,這一點並沒有改變,」他寫道。
他認為,兩國關係顯然非常不平衡,俄羅斯現在對中國的依賴程度,遠高於中國對它的依賴。中國雖需要莫斯科的天然氣,以滿足境內不斷增長的能源需求,但俄羅斯同樣更迫切需要為燃料產業尋找新客戶。在中國,不少評論員指出北京疏遠歐洲商貿夥伴的風險,歐洲對中國發展經濟的重要性遠高於俄羅斯企業。
看看兩國發表的聲明以及各自官媒報導有何不同,也能找到北京特意淡化習普會的跡象。他說,以聯合聲明中提到北約的內容為例──兩國「反對北約繼續擴張,呼籲北約摒棄冷戰時期意識形態」──考慮到普京先前對北約提出的強硬要求,這句話顯得像是態度軟化的樣板聲明。
更重要的是,「北約」、「烏克蘭」兩個詞並未出現在中國外交部公開的會談紀要以及新華社的報導中。而且在中國版本的聯合聲明當中,僅寫到:「中方理解並支持俄方提出的構建有法律約束力的歐洲長期安全保障的相關建議。」
西方可趁機拆散這對「貌合神離」的獨裁者
簡單來說,普京對西方咄咄逼人,但中國對歐洲的經濟依賴日益增長,是中俄獨裁者緊密合作的矛盾點。所以辛格萊頓認為,西方國家應該善用俄羅斯和中國的利益分歧,公開譴責中國干涉北約事務和支持俄羅斯在歐洲的侵略行為。
他建議,歐洲國家應警告北京立即轉向,否則就要重新評估與中國的經濟合作,包括對「一帶一路」倡議的承諾;華府則應該向北京表明,如果莫斯科再次襲擊烏克蘭,任何中國個人與實體若敢幫助俄羅斯規避華府制裁,都會受到美方嚴厲打擊。「這些做法可能會加劇中俄聯盟的裂痕,確保普京在烏克蘭問題上孤立無援,也能讓中國知道它不能隨意在歐洲擴張影響,」他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