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兩岸關係前景受到全球關注。早先美國外交關係委員會在其「最值得關注的衝突」評比中,將台灣列入最高風險的國家之一。近日,又有網路媒體將台灣列為全球僅次於烏克蘭最可能爆發戰爭的地區。當然,也有研究機構認為台海仍相對穩定。不管這些預測是否正確,都缺乏一個對現有衝突程度的測量。若不知目前兩岸局勢離戰爭有多遠,又如何預測將來發生戰爭的機率?
根據明日智庫「兩岸衝突警示燈號」的最新評估,在1月25 日至31日期間,兩岸關係燈號顯示為綠黃燈,分數為45.7。綠黃燈低於黃燈一級,表示兩岸關係還算穩定。
期間大陸軍機擾台次數達21架次,低於前周的61架次。在前周的1月23日,因美日軍演,中國於單日即派出39架次軍機。
除了存在多時的軍機擾台與持續禁止台灣所產之石斑魚、釋迦與鳳梨進口外,該周最主要的衝突來源是大陸提升對台灣文攻的力道。國台辦針對副總統賴清德訪問中南美、立法院推動修憲複決公投、及扣押大陸漁船14名船員等事宜提出譴責,加上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小年夜談話,強調「反獨促統鬥爭不斷加強」等,皆使兩岸衝突升溫。
「兩岸衝突警示燈號」目的是要測量台海局勢的衝突程度。依照軍事、宣傳與經濟三個構面作為測量內容,前兩項即一般所謂的「文攻武嚇」,是兩岸衝突舊有模式,經濟層面則是兩岸新興的衝突型態。根據這三個構面,訂出實際可能的衝突項目,並依照嚴重程度給予不同的權重,整合出一套可以顯示兩岸衝突程度的燈號。
燈號以黃燈為中界,黃燈以下表示相對穩定,以上則表示兩岸進入緊張狀態而需要警戒。紅燈為衝突最高的燈號,代表離戰爭僅一步之遙。基本上,每一個衝突事件都可以找到一個對應的燈號與分數。
儘管目前的綠黃燈與戰爭的距離一半未到,但距提高警戒的黃燈僅一步之遙。黃燈是通往戰爭之路的中點站。依照研究,黃燈所代表的衝突情境是民眾擔憂兩岸爆發戰爭的一個分水嶺。黃燈之前,民眾對戰爭較無感,但黃燈之後,兩岸衝突會開始衝擊民眾的認知,危機意識將油然而生,心理層面以及連帶產生的經濟層面的損害將開始出現。
目前離戰爭一觸即發的紅燈還有一段距離,但已較馬英九時期長期處於穩定的藍燈(分數為0-19)升高許多。若以分數來看,此時較馬政府時期呈現倍數增加。
然而,最近兩岸衝突並非史無前例,更非史上最嚴重。自1990年代以來,兩岸關係最緊張的時期是1996年的台海飛彈危機,衝突程度達到黃橘燈。主要是因為試射飛彈的強度大於軍機擾台,以及中國大陸在飛彈危機期間發動大規模文攻策略。
飛彈危機僅是單一事件,目前兩岸衝突則因中美競爭及其他因素愈趨複雜且走向結構化,後續衝突升高的可能性較飛彈危機時期為高。也就是說,試射飛彈是該期間衝突的頂點,而目前軍機擾台可能只是一個衝突的起點。因此,台海局勢令人擔憂的地方除了軍機擾台現狀外,主要是它具有衝突持續發展的可能性。所幸,目前離戰爭仍遠,雙方在衝突升高的過程中尚有較大的迴旋空間。
*作者為明日智庫執行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