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明(2)日開始,將正式製播東南亞語電視新聞!每天3節的新聞中,將提供越南語、印尼語和泰語的內容,讓來自東南亞的朋友更認識台灣。
目前台灣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約20萬人,移工約60萬人,若再加上新住民第2代,總人口將近110萬。面對這些群眾,雖然過去已有《四方報》等媒體提供平面報導,但以新住民母語製播的每日新聞平台仍相當欠缺,以致發生在台灣的重大消息,都難以第一時間傳遞給聽不懂中文的移工。
為此,公視將在每周一至周五的6點55分、7點55分、8點55分,分別播報越南語、印尼語和泰語的電視新聞,每天提供3則即時報導,並不時討論新住民生活面臨的問題、文化適應和人物側寫等相關議題。而習慣使用網路平台的觀眾,也可以透過手機、電腦,到節目的YOUTUBE頻道收看新聞。
「代表台灣關心你們」 公視:這是公廣集團主要精神
公視今(1)日下午在台北車站舉行宣傳記者會,董事長陳郁秀致詞時表示,公視製播東南亞語電視新聞,除了是要完善在台近110萬東南亞新住民的公共服務,也同時希望促進國人與新住民了解、交流,並為異鄉遊子打氣,讓他們能在新城市裡繼續打拚。
公視董事邱家宜則表示,推出東南亞語新聞,同時也是想傳達一個訊息給全世界,「代表台灣社會關心你們(新移民),想要對你們有更多的了解,這是公廣集團主要的精神,也是台灣的價值。」
新聞僅5分鐘資訊量不多? 主持人:觀眾還是有所期待
對於公視首創東南亞語新聞,來台灣工作5年的印尼籍移工Sriis給予高度肯定。不過她自承,比起台灣新聞,其實她更想知道母國發生的消息。而節目時間只有5分鐘,她也認為提供的資訊量不夠多。
對此,節目主持人譚雲福表示,「印尼朋友不太會看台灣新聞的原因很簡單,因為他們聽不懂也看不懂。」不過經過一個月的試播,他認為觀眾還是對節目有所期待。
他舉例,像是媽祖繞境的新聞,就可引起一些印尼朋友的興趣,「因為他們知道他們的雇主可能有拜媽祖,可是不知道媽祖是什麼東西,透過報導這個事情,就可以讓他們對台灣民俗更了解。」
而翻看過去的經歷,譚雲福其實也是台灣第1本印尼文雜誌的創辦人。這次接下公視主播的重擔,譚雲福要繼續用他的母語,向家鄉的朋友介紹台灣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