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版「印太戰略」致命傷:缺乏貿易激勵措施,拒絕開放美國市場

2022-02-20 19:00

? 人氣

2021年12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AP)

2021年12月,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訪問東南亞國家馬來西亞(AP)

專家們對美國之音說,美國發起的加強和鞏固與亞洲聯繫並抗衡中國不斷擴大的影響力的一項重大行動倡議缺乏強有力的貿易激勵措施,這些貿易元素在美國國內被視為具有政治風險。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根據拜登行政當局上星期公佈的一份戰略文件,美國需要加強對印太地區的聚焦,這是由於中國的崛起構成「越來越大的挑戰」。

這份戰略文件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將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結合在一起,同時尋求在印太的勢力範圍,並試圖成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強國。」

對中國的這種描述基本上與前川普政府的觀點相似。川普政府時期經常對北京採取直截了當的對立態度。但是,除了言辭之外,拜登的戰略試圖加強地區聯盟和夥伴關係,很多人認為這是美國亞洲戰略的關鍵。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對美國之音說,這是對該地區很多的國家的願望做出的回應,這些國家希望美國在應對諸如公共衛生、氣候變化和反腐敗等共同挑戰方面發揮凝聚作用。

他說:「這脫離了川普時代的美國優先心態,令人歡迎。」

經貿元素與領導地位

新的戰略呼籲推動自由與開放,在該地區內外建立集體防禦能力,打造地區韌性。這項新戰略還擁抱拜登政府所說的「推動共享繁榮」。

但是,何瑞恩和其他觀察人士說,這項印太戰略缺乏一個清晰的貿易框架,有了這種貿易框架才能讓該地區各國有充分的經濟理由來與美國加深關係。他們說,華盛頓的國際經濟議程應當與美國在該地區尋求的領導地位相匹配。

威爾遜中心季辛吉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對美國之音說,這項戰略有個根本性的矛盾問題,那就是它暗示,美國在川普執政時期執行了多年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後,將有高度的國際參與,而與此同時,拜登政府卻沒有讓美國公眾做好心理準備,沒有闡明他們將脫離那種川普式的反全球化立場。

「他們給自己挖了個坑,出於政治原因,他們似乎接受川普的那種全球化是自我放縱的美國沿海精英的遊樂場的觀點,認為這些沿海精英不在乎美國腹地,」戴博說。「需要有的是一種符合美國利益的更好形式的全球化,而拜登政府卻選擇不這麼做。」

在川普之前,歐巴馬政府曾大力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這個與其它11個國家達成的巨大的貿易協議意在成為美國在該地區貿易政策的基石。但是,川普政府2017年退出了TPP,這項協議的其他成員國簽署了一項修訂後的協議,名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由於多邊貿易協議得不到公眾支持,拜登政府已表示沒有計劃加入CPTPP,並明確表示打算延續前任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