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們對美國之音說,美國發起的加強和鞏固與亞洲聯繫並抗衡中國不斷擴大的影響力的一項重大行動倡議缺乏強有力的貿易激勵措施,這些貿易元素在美國國內被視為具有政治風險。
根據拜登行政當局上星期公佈的一份戰略文件,美國需要加強對印太地區的聚焦,這是由於中國的崛起構成「越來越大的挑戰」。
這份戰略文件說:「中華人民共和國正在將其經濟、外交、軍事和技術力量結合在一起,同時尋求在印太的勢力範圍,並試圖成為世界最有影響力的強國。」
對中國的這種描述基本上與前川普政府的觀點相似。川普政府時期經常對北京採取直截了當的對立態度。但是,除了言辭之外,拜登的戰略試圖加強地區聯盟和夥伴關係,很多人認為這是美國亞洲戰略的關鍵。
布魯金斯學會高級研究員何瑞恩(Ryan Hass)對美國之音說,這是對該地區很多的國家的願望做出的回應,這些國家希望美國在應對諸如公共衛生、氣候變化和反腐敗等共同挑戰方面發揮凝聚作用。
他說:「這脫離了川普時代的美國優先心態,令人歡迎。」
經貿元素與領導地位
新的戰略呼籲推動自由與開放,在該地區內外建立集體防禦能力,打造地區韌性。這項新戰略還擁抱拜登政府所說的「推動共享繁榮」。
但是,何瑞恩和其他觀察人士說,這項印太戰略缺乏一個清晰的貿易框架,有了這種貿易框架才能讓該地區各國有充分的經濟理由來與美國加深關係。他們說,華盛頓的國際經濟議程應當與美國在該地區尋求的領導地位相匹配。
威爾遜中心季辛吉中美關係研究所主任戴博(Robert Daly)對美國之音說,這項戰略有個根本性的矛盾問題,那就是它暗示,美國在川普執政時期執行了多年的孤立主義外交政策後,將有高度的國際參與,而與此同時,拜登政府卻沒有讓美國公眾做好心理準備,沒有闡明他們將脫離那種川普式的反全球化立場。
「他們給自己挖了個坑,出於政治原因,他們似乎接受川普的那種全球化是自我放縱的美國沿海精英的遊樂場的觀點,認為這些沿海精英不在乎美國腹地,」戴博說。「需要有的是一種符合美國利益的更好形式的全球化,而拜登政府卻選擇不這麼做。」
在川普之前,歐巴馬政府曾大力推動《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這個與其它11個國家達成的巨大的貿易協議意在成為美國在該地區貿易政策的基石。但是,川普政府2017年退出了TPP,這項協議的其他成員國簽署了一項修訂後的協議,名為《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CPTPP)。
由於多邊貿易協議得不到公眾支持,拜登政府已表示沒有計劃加入CPTPP,並明確表示打算延續前任的保護主義貿易政策。
白宮還沒有分享其「印太經濟框架」的細節。這個框架是更大的「印太戰略」的一部分。白宮號稱這個框架是「21世紀多邊合作夥伴關係」。白宮計劃今年初公佈這套框架。
「在我們與印太夥伴、國會和其他利益相關方磋商之際,我們將會隨著進程的發展而分享更多內容,」 白宮副新聞秘書尚皮埃爾(Karine Jean-Pierre)17日對美國之音說。「它正在進行之中。」
行政當局說,這個框架將「推動和促進高標準的貿易,治理數字經濟,改善供應鏈韌性和安全,催化對透明和高標準的基礎設施的投資,並打造數字連通性——加倍強化我們與該地區的經濟聯繫,同時為廣泛的印太共享機會做出貢獻」。
但是美國官員已經承認,這個印太經濟框架將不包括開放美國市場。分析人士說,開放市場是這套戰略所缺失的經濟鼓勵措施。
「如果美國不願意討論貿易或投資自由化,地區各國憑什麼願意在氣候或勞工標準方面做出重要讓步呢?」美國企業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庫珀(Zack Cooper)問道。「在北京與該地區的經濟秩序有著越來越深的融合之際,華盛頓好像是對留在邊緣感到心滿意足。」
行政當局一位高級官員本月早些時候在向記者做簡報時承認,該地區國家希望能得到更多,但是這些國家在影響拜登貿易政策的各種制約和挑戰方面有「很現實」的認識。
重建更美好世界
一些分析人士說,除了市場准入之外,還是可能存在一些激勵因素的。
「這項倡議的應許是,它將提供一些並非市場准入的東西,」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經濟學資深副所長古德曼(Matthew Goodman)說。古德曼對美國之音說,這些因素可能包括改善國際貿易規定或者是拜登政府在「重建更美好世界」(B3W)倡議中承諾的基礎設施投資。
拜登在2021年6月的七國集團峰會期間發起了他的「重建更美好世界」計劃,目標是建立「一個由價值觀驅動、高標準和透明的基礎設施合作夥伴關係」,幫助為發展中國家的項目融資。
由負責國際經濟事務的副國家安全顧問辛格(Daleep Singh)率領的美國官員已經考察了拉美和非洲的幾個國家,尋找潛在的基礎設施項目,特別是那些側重氣候、衛生、數字技術和性別平等的項目。
辛格18日對美國之音說:「我們訪問的每個國家都有極大的興趣,——厄瓜多、哥倫比亞、巴拿馬、加納、塞內加爾、剛果民主共和國、中東部分地區、印尼、泰國和世界其他地方。」
B3W被描述為中國「一帶一路」行動倡議的替代。「一帶一路」是北京的國際開發項目,為亞洲、非洲和拉美的基礎設施項目融資,而且已經踏足歐洲。外界團體批評中國的「一帶一路」項目沒有評估對環境和社會的衝擊,缺乏財務透明並讓一些政府因為成本高昂的基礎設施而陷入巨額債務。
去年,拜登政府允諾在正式發起這一行動倡議時包括進更多初始項目的細節。這項倡議最初定於2022年初正式發起。
「在今後幾個月裡,我們將會有更多細節,說明如何繼續落實這項倡議以及美國政府和盟友與夥伴投資的項目,」 尚皮埃爾星期四對美國之音說。「這是總統承諾要做的事情。」
盟友與夥伴
拜登的印太戰略承諾採取步驟深化美國與澳洲、日本、南韓、菲律賓和泰國的條約聯盟關係。這項戰略還希望加強與印度、印尼、馬來西亞、蒙古國、新西蘭、新加坡、台灣、越南和太平洋諸島等地區夥伴的關係。
拜登政府延續了川普政府的做法,大力強調「四方安全對話」(Quad),這個地區性的安全對話機制包括美國、印度、日本和澳洲。
哈德遜研究所印度與南亞未來倡議主任潘德(Aparna Pande)說,這項戰略在很大程度上取決與其他國家將會如何做的假定。
「日本和南韓應當搞好關係。東協應當維持中立,印度應當發揮更大的作用,」她對美國之音說。她指出,印度的經濟增長率正在大跌,新德里可能不願意接過這樣的挑戰。
這項戰略還意圖加強針對軍事威脅的嚇阻力,與日本和南韓尋求朝鮮半島的去核化。平壤採取了一系列挑釁步驟,忽視華盛頓提出的不帶先決條件而展開會談的主張。
朝鮮1月間進行了11次飛彈發射,創下單月發射記錄。這些發射行動包括一種可以在高速中調整動作的新型「高超音速飛彈」。朝鮮還表示有可能重新開始核武器或洲際彈道飛彈試驗。
軍售交易
雖然拜登政府沒有提出要擴大美國市場的准入,但是卻一直在批准軍事交易。本月早些時候,拜登政府批准擬議向台灣出售1億美元設備與服務的方案,以「維持維修和改善「美製愛國者飛彈防禦系統。
這筆軍售方案符合印太戰略支持台灣自衛能力以期推動台海和平與穩定的目標。然而,這筆軍售案引發了北京的憤怒和報復威脅。北京認為實行民主和自治的台灣是中國一個有待統一的省份。
本月早些時候,拜登政府還批准向印尼出售F15ID飛機及相關設備的潛在軍售案,這筆交易的價值最高可達139億美元,而由於對人權的關切,美國之前向印度出售武器的方案曾被推遲。華盛頓和雅加達最近的一次武器銷售是在2011年。
其它交易包括澳英美三邊協議(AUKUS),這是美國在去年9月與澳洲和英國達成的三邊安全條約,向堪培拉提供核動力潛艇。
拜登接下來幾月將在華盛頓接待東協領導人並將在今年晚些時候前往該地區出席峰會,屆時,預計可能會有更多的交易,而印太戰略的輪廓也可能會更加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