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惠君專文:兩個時代的掙扎─光復聲未遠揚而黯影已然籠罩

2022-02-27 07:10

? 人氣

因1946年一起緝菸血案造成一死一傷,導致群眾包圍專賣局臺北分局並焚燒物件,後爆發政府大規模鎮壓群眾的事件,遂引起二二八事件。(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因1946年一起緝菸血案造成一死一傷,導致群眾包圍專賣局臺北分局並焚燒物件,後爆發政府大規模鎮壓群眾的事件,遂引起二二八事件。(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引言:《二二八反抗運動》於2017年出版,2022年增訂。由於我的關懷始終聚焦於遭密裁(暗殺)的受難者,所以進一步研究了「台灣省政治建設協會」,而有第3章「民主奏鳴曲」的增補。此一研究,更確立二二八事件為大規模的爭普選運動。一份密裁名單,透露二二八事件民主運動的訊息,更道出他們受難的原因,這一切研究,只有一個心意,希望二二八受難者重返榮耀。

歷經二二八事件的台灣人,究竟身處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事實上,自1937年中日戰爭開打,到1947年二二八事件發生,這十年當中,台灣人民歷經了相當激烈的歷史變化。

透過<Google新聞> 追蹤風傳媒

中、日作為戰場上的敵對之軍,對台灣人而言,卻是交錯而來的2個政權。1945年8月15日二次大戰結束,前一天台灣人叫作日本人,後一天台灣人得叫作中國人。戰前台灣人的國語是日語,戰後台灣人的國語是中文,一天之差,天旋地轉。戰後所迎接的「祖國」,在二戰結束的前一天,甚且還是敵國。當時的台灣人,要如何面對這樣的國家更替、語言斷裂,乃至認同的驟然轉變?

1937年日本政府開啟「皇民化運動」,1946年初國民政府發動「漢奸總檢舉」,2個政權,都企圖重新校對台灣人的政治忠誠。日本擔心台灣人在戰場上傾向中國,要求台灣人改日本姓氏、棄母語說日文,以台灣人渴求的平等為誘餌,推行「同化」、「皇民化」;而戰後新臨的陳儀政府,則雷厲風行想要洗去台灣人身上的日本成分,再把台灣人「中國化」。

歷經二二八事件的人,是歷經2個時代的人,2種語言、2種國旗、2種身分認同,甚至2種國家暴力,皆以無可迴避的壓力加諸在他們身上。

二次大戰改變了無數人的命運,對台灣而言更是一場激烈無比的變化。身處戰前、戰後2個不同的政權與文化,台灣人民如何自處?而往後開展出的歷史脈動,與對台灣主體的追求,又有多少是被這特殊的歷史經驗所擠壓出的結果。二二八事件,在國民政府來台一年多後爆發,某種程度留下台灣人在2個時代中掙扎的面容。

20181015-《悲情城市》電影海報。(取自維基百科)
侯孝賢電影作品《悲情城市》呈現出台灣經歷日治時期與國民政府統治的混亂身份與國族認同,並展示了亞細亞孤兒的失語狀態。(資料照,取自維基百科)

漢奸總檢舉

二次大戰結束,台灣脫離日本殖民統治,此時是否真如《民報》社長林茂生所說的:台灣人所身處的社會及國家,終於可以不再是對立的;台灣人的人格,也可以不再是分裂的?

台灣行政長官陳儀,上任未久即發動「漢奸總檢舉」,這讓歷經戰時高壓、無法不聽命於日本政府的台灣人,顫慄不已。台灣人在日本統治下,不僅得對日本完糧納稅,甚至得赴戰區與日軍並肩作戰,若照此定義,台灣人不全成了漢奸?

陳儀,1945 年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黨史館提供)
1945 年時任台灣省行政長官陳儀。(資料照,黨史館提供)

南京國民政府在戰後,清理中日戰爭期間出賣國家利益的人,以漢奸罪論處。但台灣是日本殖民地,同樣的「漢奸罪」是否適用,引發極大爭議。台灣省警備總司令部仍在1946年1月16日到29日這2週裡,舉行漢奸總檢舉,「望民眾儘量告發,過去日寇統治台灣時,所有御用漢奸之罪惡」,截至該月底共收到335件。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